嵌入式并行处理驱动的视觉惯导SLAM算法研究进展

需积分: 0 3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30 收藏 4.27MB PDF 举报
本篇硕士论文主要探讨了"基于嵌入式并行处理的视觉惯性SLAM(Visual-Inertial SLAM,简称VI-SLAM)算法"的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迅速发展,即时定位与地图重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对环境感知的精确度、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传统的SLAM方法如激光雷达系统虽然在构建三维地图和导航方面表现出色,但图像视觉SLAM(Visual SLAM)由于其利用摄像头捕捉的视觉信息,能够提供丰富的纹理特征和低成本的传感器,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张建越针对这一趋势,专注于单目视觉和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的紧密融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I-SLAM算法。该算法的关键在于并行处理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计算效率和算法的实时性能。通过并行处理,可以同时处理视觉和IMU数据的不同部分,如图像特征提取、运动模型更新和地图构建,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融合和状态估计。 论文的核心内容可能包括: 1. **理论背景**:介绍视觉惯性SLAM的基本原理,解释为何在当前环境下它是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的有力工具,以及它如何与传统激光雷达SLAM进行对比。 2. **算法设计**:详细描述所提出的VI-SLAM算法的具体流程,包括视觉特征检测与匹配、姿态估计、运动模型建立、地图构建以及并行处理技术的集成。 3. **关键技术**:可能涉及多线程并行处理、数据同步、误差校正和优化策略,以及如何确保算法在嵌入式硬件上的有效运行。 4. **实验与评估**:通过实验室或真实环境下的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展示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如动态变化的环境、光照条件变化等。 5. **讨论与未来工作**:分析当前算法的局限性,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以及与现有研究的关联和未来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这篇论文不仅为视觉惯性SLAM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展示了如何将并行处理技术应用于该领域,以满足现代机器人和自主导航系统对于实时、高效和准确环境感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