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代码安全审计规范》编制与解读

需积分: 0 4 下载量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32KB DOCX 举报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代码安全审计规范》是一项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立项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旨在规范源代码的安全审计流程。该规范由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导,多所研究机构和评测中心参与起草,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对C、Java等编程语言的安全编码规则和审计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代码安全审计规范》是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安全性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确保软件源代码在设计和实现阶段就遵循安全编码原则,从而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一规范的编制过程严谨且详尽,涵盖了从项目启动、调研、框架构建到规则分类的多个阶段。 在项目启动阶段,编制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并对国内外的安全编码和代码审计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如C和Java的安全编码标准、国际ISO/IEC的C语言安全编码规则、通用软件缺陷列表(CWE)、OWASP安全编码指南、NASA的相关软件安全指南,以及各类漏洞数据库和商业工具(如Findbug和Fortify)的规则库。这些研究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标准的框架体系和审计规则分类主要借鉴了CWEDevelopmentview的方法,这表明规范将关注软件开发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确保每个阶段都能有效地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问题。 审计规则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基于CWEDevelopmentview,意味着规范将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安全弱点的类型来划分规则,这有助于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此外,标准的制定也考虑了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如北京邮电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 该规范的出台将对我国的软件开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促进软件安全质量的提升,降低因代码不安全而导致的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安全事件。同时,它也为软件开发者、安全审计人员和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评估标准,有助于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