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路面破损图像识别研究进展与挑战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7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讨论了路面破损图像识别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02年10月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2卷第4期。作者王荣本、王起和初秀氏针对交通工程领域,概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典型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他们重点介绍了路面破损图像的采集、压缩、识别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评估路面损坏程度。 在路面质量监控方面,早期的养护工作中存在数据采集不系统、养护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这导致了养护资金的浪费和公路使用效率的降低。为解决这些问题,路面管理系统(PMS)的引入成为趋势,但人工检测的方式仍存在主观性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因此,研发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利用摄影或摄像技术获取路面图像,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 图像识别在路面破损检测中的应用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包括预处理、图像分割、目标描述和分类。由于路面破损图像通常包含复杂的内容和可能的噪声干扰,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往往难以应对。因此,研究者们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等,以提高路面破损图像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 路面图像采集技术是关键环节,文中提到Mendelsohn等人提出的方法是获取路面破损数据的一种途径。然而,具体的技术细节并未详述,可能涉及高分辨率相机、地面感应器或者无人机航拍等技术,这些都能捕捉到路面的微小变化和损伤。 文章还探讨了当前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比如可能的误识别、环境因素影响、以及系统成本和实用性方面的挑战。最后,作者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路面破损图像识别技术将朝着更精确、快速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公路养护管理的高效需求。 这篇论文不仅提供了路面破损图像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前瞻性思考,对于推动道路工程领域智能化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