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钒薄膜热氧化处理研究:从V2O3和VO向VO2转变
需积分: 5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620KB PDF 举报
"对向靶磁控溅射纳米氧化钒薄膜的热氧化处理 (2009年),通过直流对向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低价态纳米氧化钒薄膜,并研究了热氧化处理对其组分、结构和电阻温度特性的影响。采用XPS、XRD和AFM等分析手段,发现300~360℃热处理后,薄膜从V2O3和VO转化为VO2,结构由非晶态转变为单斜金红石结构,呈现金属半导体相变特性。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颗粒尺寸增大,薄膜表面更致密,限制了进一步的氧化反应。增加热处理时间则显著提升VO2组分含量,相变幅度显著增强。"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纳米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热氧化处理工艺。作者使用了直流对向靶磁控溅射技术来制备低价态的纳米氧化钒薄膜,这是一种在现代半导体和光学器件中广泛应用的薄膜沉积方法。通过对薄膜进行热氧化处理,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热氧化处理在300~360℃的范围内,使得薄膜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V2O3和VO逐步转变为VO2。这种转变伴随着薄膜结构的变化,由非晶态转变为单斜金红石结构,这是VO2的一种典型晶体结构,具有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这在数据存储和智能窗口等应用中非常重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可以确定薄膜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XRD)用于揭示其结晶结构,而原子力显微镜(AFM)则提供了关于薄膜微观形貌的信息。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氧化钒薄膜的颗粒尺寸从20nm增大到100nm,这使得薄膜表面变得更加致密,可能阻碍了氧气与低价态氧化钒的进一步反应。尽管如此,薄膜内部VO2组分的含量在高温下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薄膜的相变行为受到限制。
然而,延长热处理时间会导致VO2组分含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相变幅度大幅度提高。这意味着通过控制热处理时间,可以精确调控薄膜的电性能,这对于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器件至关重要。
该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和优化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工艺,以及开发基于氧化钒的新型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器件可能包括高性能的存储器、温度传感器、可调谐光学滤波器以及自适应的电磁屏蔽材料。通过深入理解热氧化处理对薄膜性质的影响,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薄膜的性能,从而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2021-09-17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1-03-12 上传
2021-03-07 上传
2022-07-04 上传
2021-05-08 上传
2021-08-29 上传
2021-01-07 上传
weixin_38727928
- 粉丝: 1
- 资源: 967
最新资源
- Aspose资源包:转PDF无水印学习工具
- Go语言控制台输入输出操作教程
- 红外遥控报警器原理及应用详解下载
- 控制卷筒纸侧面位置的先进装置技术解析
- 易语言加解密例程源码详解与实践
- SpringMVC客户管理系统:Hibernate与Bootstrap集成实践
- 深入理解JavaScript Set与WeakSet的使用
- 深入解析接收存储及发送装置的广播技术方法
- zyString模块1.0源码公开-易语言编程利器
- Android记分板UI设计:SimpleScoreboard的简洁与高效
- 量子网格列设置存储组件:开源解决方案
- 全面技术源码合集:CcVita Php Check v1.1
- 中军创易语言抢购软件:付款功能解析
- Python手动实现图像滤波教程
- MATLAB源代码实现基于DFT的量子传输分析
- 开源程序Hukoch.exe:简化食谱管理与导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