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入门: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994KB PPT 举报
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库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与现代数据库系统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这个阶段,数据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管理者:人工管理阶段的主要数据管理者是程序员或用户,数据并不被持久化存储,而是根据特定的应用程序需求临时创建和管理。 2. 数据对象:数据面向的是单一应用程序,而非一个共享的、统一的数据环境,这意味着数据的孤立性和针对性强。 3. 共享与冗余:由于数据仅限于特定应用,数据的共享程度极低,这导致了大量冗余,降低了效率且容易出现一致性问题。 4. 数据独立性: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独立性极低,对程序高度依赖,任何改动都需要修改相关的源代码,极大地增加了维护成本。 5. 数据结构化:此阶段的数据没有固定的结构,通常是无模式的,不利于高效管理和查询。 6. 数据控制能力:数据的存取、更新和安全性由应用程序自行控制,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机制。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会了解到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设计的发展趋势,如从简单的人工管理向更复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过渡。DBMS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功能,如查询处理、事务处理以及存储管理,将被简要介绍,以便理解数据如何在系统中高效运作。 此外,课程还会涉及关系代数、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和面向对象建模语言ODL/UML的语法,这些都是数据操作和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学习者会被引导通过规范化理论来构建良好的数据库模型,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设计过程中的规范化,如第一范式(F1)、第二范式(F2)等,是确保数据库高效和可靠的关键。同时,学生还会接触到如何使用DBMS的高级特性,如事务和触发程序,以实现复杂的数据操作。 教材推荐包括Jeffrey D. Ullman和Jennifer Widom编写的《数据库系统基础》以及王珊和萨师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这些权威教材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实践的坚实基础。学习方式上,强调课堂互动、预习、查阅参考资料和通过实验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实际操作和开发。 总结来说,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它揭示了数据库从无序、低效到组织有序、高效演进的过程,为后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学习这一阶段的知识,有助于理解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原理和设计原则,为后续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