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法制备SiO2非晶纳米颗粒研究进展:现状与展望

0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00KB PDF 举报
液相法制备SiO2非晶纳米颗粒是当前科研领域的热点,特别是在光电、生物医学等高科技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潜力。该方法以其高效、经济和可控的特点备受关注。本文由杨国强、郭谦等人撰写,他们来自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注于二氧化硅非晶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研究。 首先,文章强调了球形二氧化硅非晶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这些纳米颗粒因其尺寸小、表面活性高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显著提升光电材料的性能,例如提高光催化效率或增强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它们也被用于药物传递、生物标记和组织工程等方面。 液相法是制备这类纳米颗粒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沉淀法等。溶胶-凝胶法通过溶液中硅源和氧源反应形成固态凝胶,然后经过热处理转变为非晶态;微乳液法利用两相体系稳定分散硅源,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实现纳米尺度的控制;沉淀法则通过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生成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调控条件获得非晶结构。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溶胶-凝胶法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但可能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微乳液法则对乳化剂的选择和条件控制要求较高;沉淀法则对反应环境和条件敏感,需精确调控。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可能集中在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降低成本以及探索新型合成路径上。 本文还提到了作者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杨国强硕士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二氧化硅非晶纳米颗粒的制备上,而导师李建功教授则是纳米晶陶瓷及纳米玻璃方面的专家,他们的合作为液相法制备SiO2非晶纳米颗粒提供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这篇综述性文章全面梳理了液相法制备SiO2非晶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了预测,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关于如何改进现有工艺,开发新的制备策略,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利用这些非晶纳米颗粒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