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网络通信实例:发送与接收程序解析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3 1 收藏 106KB DOC 举报
"基于UDP的网络通讯程序实例"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探讨了如何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进行网络通信。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不同,它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也不进行拥塞控制,而是以较小的开销提供快速的服务。在某些需要高效、低延迟但又可以容忍数据丢失的场景下,UDP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程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数据发送端(Fason),另一个是数据接收端(Jiesh)。发送端负责构造并发送数据,而接收端则接收这些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会绘制一个圆。 在发送程序中,`OnSend`函数是触发发送数据的入口。首先,程序获取用户从下拉列表`m_Cob`中选择的颜色(红色、绿色或蓝色),然后将这些颜色信息以及圆的中心坐标(`m_x`, `m_y`)和半径(`m_r`)存储在一个名为`yuan1`的结构体中。结构体的定义未给出,但可以假设它包含表示颜色、X坐标、Y坐标和半径的成员变量。为了发送数据,`yuan1`的指针被传递给`SendTo`函数,该函数向IP地址"127.0.0.1"的端口3550发送数据包。注意,由于UDP是无连接的,所以不需要像TCP那样先建立连接。 发送数据时,将所有信息封装在一个结构体中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这样可以一次性发送多个数据项,而不是分别发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结构体不应包含如`CString`这样的可变长度的数据类型,因为它们的大小可能在不同的系统上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接收端解析数据时出现问题。 接收程序(Jiesh)的细节没有完全给出,但可以推测它会在特定端口(这里是3550)监听,并使用`ReceiveFrom`函数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数据。接收到数据后,程序会解析结构体内容,提取出圆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在界面上绘制一个圆。由于UDP的无连接性,接收端不需要预先知道发送端的信息,只需要在正确端口监听即可接收到数据。 总结一下,这个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UDP协议进行简单的网络通信,包括数据的封装、发送和接收。它强调了UDP的轻量级特性和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设计数据结构时要考虑跨平台的兼容性。通过这种方式,开发者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应用,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