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架构:层次模型与技术革命

需积分: 19 0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1MB PPT 举报
《软件体系结构》第一章主要探讨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核心作用。它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软件体系结构不仅仅是单个组件或模块,而是一个整体,包含了系统的多个层次和结构,如功能划分的模块结构和运行时的进程结构。这个概念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相比,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强调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引入体系结构的抽象,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需求驱动的设计。 章节中提到了软件开发的历史变迁,从20世纪40年代的机器指令编程,程序员需要深入理解硬件和软件指令,到后来编程语言的逐步进化。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指令级别、助记符级别、高级语言级别(如FORTRAN和ALGOL)、面向对象级别,以及最终体系结构级别的转变。这些不同级别的语言反映了软件技术从关注底层细节到更注重模块化、可复用性和通信能力的提升。 体系结构作为“高层次模型”,在软件开发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它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可管理的组件,并规定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这有助于解决传统软件面临的"软件危机",如复杂性增加、维护困难等问题。此外,章节还提到了外部应用和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s),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架构的区别,如瘦客户端和胖客户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层面,《软件体系结构》这本书可能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所使用,如2009/10级本科生,由庞冬老师授课。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更新了技术内容,反映了当时软件体系结构领域的最新进展。 第一章通过讲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地位,为理解和设计高质量、可维护的软件系统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这一章,读者能够掌握如何在设计阶段引入体系结构,从而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