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ARM串口编程指南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3KB TX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在Linux操作系统下,特别是在ARM硬件平台上进行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内容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方面。 在Linux系统中,串口通信是通过标准输入输出接口实现的,通常使用`/dev/ttyS*`(或在嵌入式设备上可能是`/dev/ttyAMA*`)作为设备文件来访问串口。本文提供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串口编程。 首先,我们需要包含必要的头文件,如`stdio.h`、`stdlib.h`、`unistd.h`等,以及与串口操作相关的`sys/types.h`、`sys/stat.h`、`fcntl.h`、`termios.h`和`errno.h`。这些头文件提供了在Linux下进行文件操作和串口配置所需的函数和结构体定义。 在代码中,`set_speed()`函数用于设置串口的波特率。它遍历一个预定义的波特率数组(speed_arr),将给定的波特率值与数组中的值进行比较,匹配成功后,使用`cfsetispeed()`和`cfsetospeed()`函数设置输入和输出的波特率,并通过`tcsetattr()`函数应用这些设置。`tcflush()`函数用于清除串口缓冲区。 `set_Parity()`函数则负责设置串口的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它首先使用`tcgetattr()`获取当前的串口配置,然后根据给定的参数修改`c_cflag`字段。数据位的设置通过位掩码操作实现,如`options.c_cflag &= ~CSIZE;`清空数据位标志,然后根据数据位数量(如7或8位)设置相应的标志(如`CS7`或`CS8`)。类似地,可以通过设置`CSTOPB`来改变停止位(1或2位),通过设置`PARENB`、`PARODD`或`PAR Even`来调整奇偶校验。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打开串口文件时,通常使用`open()`函数,传入设备文件路径(如`"/dev/ttyS0"`)和适当的权限标志(如`O_RDWR | O_NOCTTY | O_NDELAY`)。 2. 在进行串口配置前,应先设置`c_lflag`为0,以禁用行处理和本地模式,例如:`options.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3. 设置完串口配置后,应使用`tcsetattr()`函数应用这些配置,其第三个参数`TCSANOW`表示立即应用,而`TCSADRAIN`则会在发送完所有缓冲数据后再应用。 4. 串口读写操作通常使用`read()`和`write()`函数,注意处理可能的错误情况,如超时或中断。 5. 不要忘记在完成串口通信后关闭串口,使用`close()`函数。 在实际开发中,为了方便管理串口,可以封装成一个串口类,包含初始化、打开、关闭、读写、设置波特率等功能。这样可以使代码更加整洁且易于维护。同时,为了提高可靠性,还可以添加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例如使用信号处理函数处理中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