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C引导工作模式:复位与数据读取方法

需积分: 48 247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6M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e-MMC(嵌入式多媒体设备)协议4.5中的引导工作模式和设备复位过程,以及相关的电气接口和操作细节。在e-MMC系统中,引导工作模式是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方式,主机通过保持CMD线低电平或发送特定参数的CMD0命令来读取数据,可以从引导区或用户区获取信息。当设备需要进入预闲置(Pre-idle)状态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上电后自动进入**:即使设备处于Inactive状态,当连接到主机并启动时,会自动进入预闲置状态。 2. **软件复位**:通过执行带有参数0xF0F0F0F0的CMD0命令(GO_PRE_IDLE_STATE),可以将设备置于预闲置状态。 3. **硬件复位**:主机可以触发硬件复位,复位后设备进入预闲置状态,同时解除上电期间的写保护。 在硬件复位后,设备的输出总线驱动器会变为高阻态,所有寄存器将被重置为默认值,包括缺省相对地址(0x0001)和驱动器阶段寄存器设置。此外,当设备接收到GO_PRE_IDLE_STATE命令或硬件复位信号时,也会进入预闲置状态。 文章中还提及了术语和定义,例如地址空间分类(映射的主机地址空间、私有厂商专有地址空间和未映射的主机地址空间),以及关键组件的缩写,如块(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CID(设备识别寄存器)、CMD(命令线)、CRC(循环冗余校验)、CSD(设备专有数据寄存器)、DAT(数据线)、DISCARD(数据移除命令)等。 在硬件层面,e-MMC协议涉及高速接口(如HS200,支持高达200MB/s的数据传输)、块擦除(ERASE,区分于物理NAND擦除)、Flash(可多次编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组(写块集合)和电气接口电压定义(如D-VDD、D-VSS、D-VDDQ和D-VSSQ)。 此外,文档还提到了如DSR(驱动器段寄存器)等与接口操作密切相关的概念,以及一些术语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干扰问题(如码间干扰 ISI)。 本文档深入讲解了e-MMC协议的引导工作模式、设备复位流程和关键接口细节,为开发人员设计和实现嵌入式多媒体设备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