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系统结构解析:最小模式与CPU引脚功能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94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8086系统的最小模式,包括8086CPU的引脚功能,特别是BHE/S7信号的作用,以及8086CPU在系统中的配置和时序。此外,还概述了微处理器的发展、结构特点,如引脚复用、单总线结构和三态电路等,并对8086CPU的特性进行了说明。" 8086系统结构在最小模式下运行时,CPU的引脚功能是关键。BHE/S7(Bus High Enable/Status)是一个三态输出信号,它在存储器读/写、I/O端口读/写及中断响应期间,作为高8位数据D15~D8的选通信号。在16位数据传输的T1状态,BHE指示高8位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有效,而AD0地址线则指出低8位数据线上的数据有效。在T2至T4状态,S7输出状态信息,但在8086芯片设计中,S7没有实际意义,通常在“保持响应”周期内被置为高阻状态。 8086CPU是16位微处理器,具有40个引脚,支持三种不同的时钟频率:5MHz、8MHz和10MHz。它的寻址空间为1MB,由16根数据线和20根地址线提供。值得注意的是,8086的地址线和数据线使用了相同的引脚,实现了总线的分时复用,虽然节省了引脚数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时间。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引脚数、芯片面积和器件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8086只有40个引脚,而后续的处理器如80386、80486、 Pentium II和III则随着技术进步,引脚数量显著增加。为了克服这些限制,采用了引脚功能复用、单总线结构、可控三态电路等设计策略。三态电路允许不工作的器件在总线上处于高阻状态,避免总线冲突。 8086CPU内部结构包含一组寄存器,如数据寄存器AX、BX、CX、DX,段寄存器DS、ES、SS和CS,以及指针和变址寄存器BP、SP、IP等,这些寄存器协同工作以执行指令、取操作数和地址。此外,8086CPU还有专门的控制和状态信号,如RD(读)、WR(写)、M/IO(存储器/输入输出选择)、DT/R(数据传输/读取)等,用于协调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8086系统结构是基于16位微处理器设计的,其最小模式下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引脚功能、存储器组织、系统配置和时序等多个方面,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