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第七章: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1.51MB PDF 举报
"微波遥感技术中的相位解缠是关键的一环,用于将缠绕的相位转换为连续的绝对相位,以便于获取精确的地表高度信息。这一过程涉及对相邻像素相位差的估计和积分,常用方法包括枝切法、质量图法、最小二乘法和最小费用流法等。" 微波遥感是一种非视线的遥感技术,利用微波辐射与地表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在微波遥感中,干涉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技术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地表高程变化的精确测量。当两幅或多幅雷达图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视角下获取时,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干涉相位)包含了地形高度信息。 然而,由于相位在 [-π, π] 范围内是周期性的,当相位差超过这个范围时,就会发生“缠绕”,导致相位信息丢失。这就需要进行相位解缠,将缠绕的相位恢复为连续的绝对相位。相位解缠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的整数因子 k,使得 k × 2π 加到缠绕相位上后,可以得到实际的相位差,即: \[ \psi = \phi - 2\pi k \] 相位解缠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首先,估算相邻像素间的真实相位差;然后,根据这些相位差进行积分,以恢复连续相位。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实现,如枝切法(Branch Cut Method),它沿着特定路径积分;质量图法,依据像素的质量信息进行解缠;最小二乘法,寻找最小误差的解;以及最小费用流法,应用网络流理论来全局优化解缠过程。 在实践中,相位解缠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路径积分的方法和全局求解方法。前者通常局部处理,例如枝切法、质量图法和最小不连续法,后者则尝试全局优化,如加权最小 LP 范数法和最小费用流法。 以一维相位解缠为例,考虑一个简单的复数信号,其相位可以通过相位计算算子获得,但由于周期性,只能得到缠绕相位。要恢复连续相位,需要通过对相位差的正确积分来解决这一问题。各种解缠方法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一积分过程,同时保持解缠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位解缠在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提供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地表高程数据。因此,理解并掌握相位解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于微波遥感数据分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