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共性设计机制与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需求

需积分: 29 20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在"任务标识处理一般性的设计机制-2011王立福的软件工程课件"中,王立福教授深入探讨了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如何通过通用的设计机制来满足软件开发中的共性需求。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 1. 共性需求分析:首先,开发者需要识别在分析阶段被标记出的特定于设计类的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源于用例分解和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功能特性,如持久性(Persistency)、透明对象分布(Transparent object distribution)、安全特征(包括错误检测和恢复/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以及事务管理(Transaction management)。 2. 设计机制的确定:针对这些共性需求,设计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和实现技术,形成一组通用的设计机制。这可能表现为设计类的设计模式,也可能涉及到协作机制或者子系统的划分,目的是提供一个灵活且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3. 抽象过程的重要性:软件开发的本质涉及将问题域中的客观事物映射到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数据抽象(如对象模型的建立,如对象=F(张山))和过程抽象(如将处理逻辑转换为可执行的计算流程,如加工1(学生成绩计算))。这通常借助于结构化方法(如需求分析和编程)、面向对象方法(如交互图的绘制)或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如VDM)等。 4. CMM模型的应用:课程还提到了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的概念,它是一个评估软件开发过程能力成熟度的框架,帮助组织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通过CMM,可以明确地定义和支持软件工程过程的方向,并为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指导。 5. 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程方法学是理解和实施软件开发的关键,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和VDM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势,为实现有效的开发路径提供了途径。 6. 软件生存周期管理:课程强调软件开发过程应遵循一个明确的生命周期模型,从需求分析开始,经过设计、编码、测试,直到产品的维护和更新,每个阶段都需要与软件生存周期的支持过程相匹配,以确保整个流程的有效性和质量。 总结来说,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从软件开发的本质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通用设计机制来处理关键的共性需求,同时强调了不同开发方法、过程管理和工具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角色,这对于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