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历史演变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32KB PDF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pdf" 这篇文档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适合大一学生学习和复习。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计算机发展阶段: - 电子管计算机: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内存使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包括磁鼓、纸带和卡片,运算速度慢,内存容量小。 - 晶体管计算机: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内存转为磁芯,外存增加了磁盘和磁带。 - 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使元件更集中,提高了计算机性能。 -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构成主要部件,内存集成度高,运算速度大幅提高。 2. 计算机发展趋势: - 巨型化:高性能计算的发展,用于复杂模拟和大数据处理。 - 微型化: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全球,实现信息共享。 - 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 3. 计算机特点: -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相较于传统计算方式,计算机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 存储容量大:内存和硬盘可以存储海量信息。 - 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能连续运行任务。 - 逻辑判断:具备条件判断和循环等逻辑操作。 - 可靠性高:设计和制造确保了稳定运行。 - 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4. 计算机应用领域: - 科学与工程计算:解决物理、工程等问题。 - 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整理、分析和管理。 - 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控制系统。 -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E等。 - 人工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等。 5. 信息特性: - 普遍性:无处不在。 - 客观性:独立于载体存在。 - 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多人使用。 - 可传递性:通过各种媒介传播。 - 可存储性:数字化信息可长期保存。 - 可转换性:不同形式的信息间转换。 - 可处理性:通过计算机等工具加工。 - 超前性与滞后性:信息的时效性。 6. 信息化影响: - 经济全球化加速。 - 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 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7. 信息技术层次: - 信息基础技术: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 - 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操作系统等。 - 信息应用技术:特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8. 信息产业: - 包括设备制造、通信服务、软件开发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此外,文档还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的习题,覆盖了计算机历史、基本组成、信息概念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练习有助于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