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n团簇结构稳定性研究:第一原理计算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使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铝团簇(Aln)的结构特性的。作者包括李贵发、彭平、仇治勤、杨峰和韩绍昌,发表在2006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上。文章探讨了Aln(n=2-24,55)团簇的几何结构、能态和电子结构,并通过结合能、HOMO-LUMO能隙以及能量二阶差分来分析团簇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Aln团簇的稳定性随着原子数n的增加而提高,在特定的近幻数(n=7,11,13,19,23)和高对称性结构中表现出极值。此外,电子结构分析揭示了s-p电子杂化对团簇稳定性的积极影响。尽管如此,即使在较大的团簇(n=55)中,表面效应仍然微弱且无法完全消除。" 文章详细介绍了采用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即膺势平面波方法,这是一种在量子力学中用于精确模拟物质性质的理论计算技术。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计算不同大小的Aln团簇的几何构型、能量状态和电子结构,这些是理解团簇性质的关键因素。 结合能Eb是评估团簇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代表了构成团簇的单个原子相对于孤立原子的能量降低。HOMO-LUMO能隙(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则提供了关于团簇化学反应性和稳定性的信息。能量二阶差分A2E(n)有助于识别结构变化的敏感点,从而揭示原子数n对团簇稳定性的影响。 论文的主要发现是,Aln团簇的稳定性随着n的增加而增强,这表明较大的团簇更倾向于形成稳定的结构。特别地,当n取近幻数或拥有高对称性结构时,如7、11、13、19和23,团簇的稳定性达到峰值。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平衡内部力,从而降低能量。 此外,通过密度态分布(DOS)和吸收光谱分析,研究者观察到团簇内部s轨道和p轨道电子的杂化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杂化导致电子能级的重叠,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电子配置。然而,即使在较大的Aln(n=55)团簇中,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相比受到的环境影响较大,表面效应依然存在,但并不足以显著影响整个团簇的稳定性。 关键词:第一原理计算、Aln团簇、电子结构、结构稳定性。这些关键词概括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即使用先进的计算方法研究铝团簇的结构特性,特别是它们的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其稳定性,并指出在不同规模的团簇中稳定性变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