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土壤盐分分布研究:氯化钠与硫酸钠的影响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37KB PDF 举报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开挖土遗址模拟坑中盐分分布的规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不同深度和高度的遗址土壤中可溶性盐的成分和含量。实验使用了多种科学仪器,如老化试验箱、电导仪、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镜等,对遗址土壤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遗址表面的可溶性盐主要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而深层则以氯化钠和氯化钾为主,硫酸钙含量较少。盐分分布与水分运移密切相关,且对土壤结构有破坏作用。"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详细描述了对遗址土壤盐分分布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首先,研究者在室内模拟坑的不同位置采集了多个土壤样本,包括距表面不同深度和遗址墙壁的不同高度。通过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量,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确定可溶性盐分的种类。具体实验步骤包括:称取一定量的风干土壤,加入蒸馏水并振荡,过滤得到浸出液,然后通过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煮沸来制备阴离子分析溶液。 研究发现,遗址表面的可溶性盐以氯化钠(食盐)和硫酸钠为主,这两种盐的盐胀系数较大,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随着深度增加,氯化钾的含量逐渐增多,而硫酸钙这种微溶盐的含量减少。这表明盐分分布可能受到水分迁移的影响,因为不同的盐分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和迁移能力不同。此外,XRD和SEM分析揭示了矿物和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效应,为遗址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对于理解遗址土壤盐分分布的规律、预防和治理析白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类似的考古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支持。通过深入分析土壤中盐分的成分和变化,可以更有效地制定土壤修复和保护策略,以防止遗址遭受进一步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