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中断机制解析

需积分: 34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2.34MB PPT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中断机制,主要涵盖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处理流程,以及在Linux内核中的实现。文档作者是陈香兰,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内容包括中断和异常的基本概念,I/O设备引发中断的方式,x86 CPU的硬件级中断处理,以及Linux内核的软件中断处理机制,如软中断、tasklet和下半部等。" 在Linux系统中,中断是连接硬件设备和CPU的关键机制。每个能发出中断请求的硬件设备都有一个IRQ(Interrupt Request)线,这些线连接到中断控制器,而中断控制器则通过INTR引脚与CPU交互。当设备完成某个操作,例如数据传输,它会通过IRQ线发送中断请求给中断控制器,然后中断控制器将此请求传递给CPU,使CPU暂停当前执行的任务,转而处理中断事件。 中断分为两类:同步中断(异常)和异步中断(硬件中断)。同步中断通常由CPU执行错误指令时触发,而异步中断是由硬件设备在任何时间点随机触发的。中断信号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响应机制,确保CPU能及时处理来自硬件的事件,如防止数据丢失。 Linux系统提供了查看中断信息的工具,如`cat /proc/interrupts`,该命令可以显示系统中所有使用的IRQ向量及其对应的信息。中断处理一般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保存现场、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和恢复现场。 在x86架构的CPU中,硬件中断处理涉及中断向量表,其中包含处理每种类型中断的地址。CPU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跳转到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中断处理程序通常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负责快速响应中断,处理紧急任务,如更新硬件状态;下半部则处理耗时任务,可由软中断、tasklet或其他机制异步执行,以避免阻塞CPU。 Linux内核中的中断处理涉及到多个数据结构,如中断描述符表(IDT)、中断处理函数等。软中断和tasklet是在内核上下文但非CPU中断线程中执行的机制,它们允许内核在合适的时间处理中断相关的后续工作,提高系统效率。 Linux中断机制是操作系统与硬件通信的核心,确保了CPU能高效地响应硬件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理解中断的原理和处理流程对于系统级编程和内核调试至关重要。
2014-08-29 上传
【摘要】本文详解了 Linux 内核的中断实现机制。首先介绍了中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分 析了面向对象的 Linux 中断的组织形式、三种主要数据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随后介绍了 Linux 处理异常和中断的基本流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断处理的详细流程, 包括保存现场、 中断处理、中断退出时的软中断执行及中断返回时的进程切换等问题。最后介绍了中断相关 的 API,包括中断注册和释放、中断关闭和使能、如何编写中断 ISR、共享中断、中断上下 文中断状态等。 【关键字】中断,异常,hw_interrupt_type,irq_desc_t,irqaction,asm_do_IRQ,软中断, 进程切换,中断注册释放 request_irq,free_irq,共享中断,可重入,中断上下文 1 中断概述 1.1 为什么需要中断? 处理器的速度跟外围硬件设备的速度往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如果内核采取让处理器 向硬件发出一个请求,然后专门等待回应的办法,显然差强人意。既然硬件的响应这么慢, 那么内核就应该在此期间处理其他事务,等到硬件真正完成了请求的操作之后,再回过头来 对它进行处理。想要实现这种功能,轮询(polling)可能会是一种解决办法。可以让内核定期 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 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不过这种方法很可能会让内核做不少无用功, 因为无论硬件设备是正在忙碌着完成任务还是已经大功告成,轮询总会周期性地重复执行。 更好的办法是由我们来提供一种机制,让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再向内核发出信号(变内核主动 为硬件主动)。这就是中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