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与因特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概述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940KB PPT 举报
"电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特点是面向连接,涉及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其中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因特网为代表,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网络。分组交换的产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从电路交换的缺点中诞生的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电路交换是一种基础的通信模型,它要求在通信前先建立连接,然后进行数据传输,最后释放连接。这种方式确保了通信双方在数据传输期间独占通信资源,类似于电话系统的工作方式。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包括: 1. 面向连接:通信双方在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先通过控制信令建立一条从源到目的的物理或逻辑连接。 2. 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阶段通常涉及信令交互,以分配所需的资源;通信阶段,数据按照顺序通过已建立的连接传输;释放连接阶段,通信结束后,释放占用的资源。 电路交换虽直观且易于理解,但在处理突发性或非连续的数据传输时效率较低,因为它无法充分利用空闲的通信带宽。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应运而生。分组交换允许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路由,这种方式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分组交换的引入是里程碑式的进步。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网,分组交换技术克服了电路交换的局限性,使得网络具有更好的生存性和适应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分组交换成为主流,支持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流媒体等。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石。从最初的教育科研工具发展到商业应用,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带宽、时延和时延带宽积,都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参数。带宽代表数据传输速率,时延是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而时延带宽积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反映了数据在网络中传播的总距离。了解这些指标有助于优化网络设计和管理。 此外,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如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为理解和设计网络提供了理论框架。OSI模型将网络功能分为七层,而TCP/IP模型简化为四层。它们定义了不同层次上的协议和服务,以及实体间的通信方式,如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电路交换作为早期网络通信的基础,随着分组交换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演变,计算机网络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高效和多功能,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