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距离优化的KPCA人脸识别方法

需积分: 24 1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61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基于KL距离的KPCA(核主成分分析)人脸识别算法,旨在解决传统KPCA在人脸识别中对全局特征变化敏感、忽略局部特征的问题。通过利用KL距离来定义类间距离和类内差异,设计了一个非线性优化函数,目的是最大化类别之间的距离并最小化类别内的差异,从而提升特征的可分性和紧凑性。这种方法被应用到KPCA算法中,并在ORL人脸图像库上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新算法相对于传统的KPCA算法具有更优的识别效果和稳定性。" 文章详细内容: 人脸识别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PCA(主成分分析)作为一种线性降维技术,常用于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但其线性特性限制了它在处理非线性数据时的表现。KPCA是PCA的非线性扩展,它通过核函数在高维非线性空间中计算主成分,从而有效提取非线性特征,在人脸识别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然而,KPCA存在计算量大、对全局变化敏感、忽略局部特征以及核函数选择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例如,Xie等人利用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简化了KPCA的优化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杨绍华等结合小波变换改善了KPCA的识别精度和硬件需求;还有研究通过快速确定特征空间的标准正交基来减少计算复杂度,提升特征提取速度;另一些研究则引入了EM(期望最大算法)来增强KPCA的识别准确率。 本文提出的基于KL距离的KPCA算法,主要创新在于利用KL距离来量化类别间和类别内的差异。KL距离,全称为Kullback-Leibler散度,是一种衡量概率分布差异的无界度量,常用于信息论和机器学习中。作者设定了一个非线性优化目标,旨在同时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差异,这样提取的特征更加紧凑且易于区分。实验在ORL人脸图像库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结果显示,基于KL距离的K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任务中表现出比传统KPCA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这一研究为KPCA算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处理非线性特征和提高识别性能方面。未来的工作可能包括进一步优化KL距离的计算,以及探索这种改进方法在其他领域如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等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