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娟教授解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详解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1.74MB PPT 举报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天津工业大学物理系孙亚娟教授主讲的一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针对电信号处理、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领域学习者设计。该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包括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以及技术发展。 课程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定义:传感器被定义为能够将物理、化学或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是信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体现了检测原理、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融合。 2. 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由三部分构成:首先,预变换元件负责将被测非电量转化为可处理的形式;其次,转换元件负责将电量进一步转化;最后,测量电路则将这些电量信号转化为用户可以读取和利用的有用信号。 3. 传感器分类:根据输入量,如速度、位移、温度、压力等进行分类;按照测量原理,如应变式、电位式、电感式等;按能量传递方式分为有源和无源传感器;还有结构型和物性型的区分。 4. 传感器技术发展:探讨了传感器技术的演进趋势,如集成化、多功能化、图形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以及固态化的发展,反映了传感器技术的前沿动态。 5.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如灵敏度、线性度等)和动态特性(如响应时间、频率响应等),以及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这些都是评估传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列举了多本经典的传感器原理教材,如王化祥和张淑英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吕泉的《现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徐科军等人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以及强锡富和单成祥的著作,这些都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传感器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为在工程、科研和工业领域中有效利用传感器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