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方法、应用与安全分析

需积分: 0 9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5.37MB PDF 举报
"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方法、应用与安全研究综述" 本文是一篇关于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应用及其安全性的研究综述,主要由纪守领、李进锋、杜天宇和李博等人撰写。文章发表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以及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 机器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领域,其在诸多应用中表现出强大的预测和决策能力。然而,随着深度学习等复杂模型的广泛应用,模型的“黑箱”特性成为了阻碍其在关键领域(如医疗、金融和自动驾驶)大规模部署的主要障碍。因此,模型的可解释性成为了研究热点,旨在揭示模型内部的工作机制,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文章深入探讨了各种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方法,包括局部可解释性模型(如LIME和SHAP)、全局解释性模型(如规则提取和权重可视化)、以及模型透明度方法(如神经网络的结构简化和注意力机制)。这些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帮助用户理解模型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可解释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在医疗诊断中,模型的可解释性可以帮助医生理解诊断依据;在金融风险评估中,它能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确保决策过程的可理解性是安全性的基础。 同时,文章也关注了模型可解释性带来的安全问题。模型的可解释性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行对抗性攻击或者误导解释,这要求我们在追求模型性能的同时,也要重视模型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因此,如何在保证模型准确性和可解释性的同时防止此类攻击,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最后,文章对当前研究的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需要发展更有效且可靠的可解释性方法,同时强化模型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防御策略,以推动机器学习在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篇综述提供了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领域的全面视角,对于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来说,是理解和探索这一领域的宝贵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