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黄土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需积分: 5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41MB PDF 举报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主要研究了桩-黄土-结构体系在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下的数值分析,特别是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的应用。通过建立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作者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土体结构性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身剪应力、水平位移和加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土体结构性和超孔压可以改变这些参数的大小,但不改变其分布形态。"
这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在地震活动下,桩基础与周围黄土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作者首先引入了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这是一种用于模拟土体在地震荷载下行为的理论模型,考虑了土颗粒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以及饱和状态下的水分动力效应。接着,他们利用通用的有限元程序,结合无限元方法,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耦合模型,以模拟整个桩-土-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
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地震水平作用下,土体的结构性(即土颗粒排列的有序程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地震导致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如何影响桩的性能。结果表明,土体结构性的增强会先增加桩身剪应力和桩顶水平位移,然后随着结构性系数的进一步增大,这两者反而会下降,出现峰值。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土体的结构性可能会加剧桩的应力状态,但在过高的结构性下,可能会因土体的松弛而减小这种影响。
另一方面,当考虑超孔隙水压力时,桩身的水平位移、剪应力最大值以及水平加速度都会增大,显示出超孔压对桩的稳定性有负面影响。有趣的是,剪应力和水平加速度的最大值之间存在反相关性,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参数的增加可能导致另一个参数的减少。
此外,论文还指出,如果不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可能会低估桩的位移和应力,从而导致安全性评估的偏颇。因此,在设计和分析这类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这篇论文为理解和预测地震环境下桩基础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工程设计和抗震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土体的结构性和水分动力效应,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桩-土-结构体系在地震中的响应,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021-04-28 上传
2022-02-07 上传
2021-12-23 上传
2021-05-19 上传
2021-10-10 上传
2020-05-21 上传
2021-05-17 上传
2020-05-28 上传
weixin_38659648
- 粉丝: 4
- 资源: 902
最新资源
- 探索AVL树算法:以Faculdade Senac Porto Alegre实践为例
- 小学语文教学新工具:创新黑板设计解析
- Minecraft服务器管理新插件ServerForms发布
- MATLAB基因网络模型代码实现及开源分享
- 全方位技术项目源码合集:***报名系统
- Phalcon框架实战案例分析
- MATLAB与Python结合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DAT300项目解析
- 市场营销教学专用查询装置设计方案
- 随身WiFi高通210 MS8909设备的Root引导文件破解攻略
- 实现服务器端级联:modella与leveldb适配器的应用
- Oracle Linux安装必备依赖包清单与步骤
- Shyer项目:寻找喜欢的聊天伙伴
- MEAN堆栈入门项目: postings-app
- 在线WPS办公功能全接触及应用示例
- 新型带储订盒订书机设计文档
- VB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源代码及技术项目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