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实现ARM系统代码固化:提高开发效率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187KB PDF 举报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嵌入式开发ARM系统代码固化的串口实现,通过串口实现程序的在线烧写,简化电路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
在嵌入式系统和ARM技术的开发中,代码固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开发模式依赖于反复的编程、烧写和调试,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可能导致研发周期的延长。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仿真器来简化这一过程,但仿真器与ARM芯片的兼容性问题使得程序在仿真器上的表现与实际运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者开始转向更便捷、更实用的串口烧写方法。串口实现的代码固化允许通过串行接口将编译后的目标代码直接传输到ARM处理器,然后由处理器内部的监控程序将这些代码写入片外的Flash存储器,实现程序的在线更新。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而且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烧写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通过串口将监控程序的映像文件下载到ARM处理器的内部RAM中运行。这个监控程序是专门设计的,负责后续的Flash烧写操作。
2. 接下来,使用串口将应用程序的可执行代码发送到开发板。此时,内部RAM中的监控程序接收这些代码,并将其正确地写入Flash存储器。
监控程序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启动代码:这部分代码是ARM处理器上电后首先执行的部分,它负责初始化处理器状态,设置栈指针,以及建立从串口接收数据的基础环境。
- 串口通信代码:这部分代码实现了ARM处理器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协议,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传输。
- Flash烧写代码:这部分代码包含Flash编程算法,用于在接收到新的应用程序代码后,正确地将其写入Flash存储器,并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硬件连接上,开发板通常需要通过串口与PC机相连,并可能还需要通过仿真器与PC机的并口相连。通过这样的配置,开发者可以使用超级终端或其他串口调试工具与开发板进行交互,实现代码的上传和调试。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分为两步:第一步,监控程序通过仿真器下载到ARM的内部RAM中;第二步,应用程序代码通过串口传输,由监控程序写入Flash。这样的流程优化了传统方法,提高了开发效率,使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串口实现的ARM系统代码固化是嵌入式开发的一个重要进步,它简化了开发流程,提高了开发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需求,为快速迭代和产品优化提供了可能。在实际项目中,理解并熟练掌握这种技术对于提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质量和速度至关重要。
2020-12-06 上传
2020-12-13 上传
2020-11-22 上传
2020-10-20 上传
2020-11-12 上传
2020-11-13 上传
2020-12-13 上传
2020-10-21 上传
weixin_38714761
- 粉丝: 6
- 资源: 885
最新资源
- 构建基于Django和Stripe的SaaS应用教程
- Symfony2框架打造的RESTful问答系统icare-server
- 蓝桥杯Python试题解析与答案题库
- Go语言实现NWA到WAV文件格式转换工具
- 基于Django的医患管理系统应用
- Jenkins工作流插件开发指南:支持Workflow Python模块
- Java红酒网站项目源码解析与系统开源介绍
- Underworld Exporter资产定义文件详解
- Java版Crash Bandicoot资源库:逆向工程与源码分享
- Spring Boot Starter 自动IP计数功能实现指南
- 我的世界牛顿物理学模组深入解析
- STM32单片机工程创建详解与模板应用
- GDG堪萨斯城代码实验室:离子与火力基地示例应用
- Android Capstone项目:实现Potlatch服务器与OAuth2.0认证
- Cbit类:简化计算封装与异步任务处理
- Java8兼容的FullContact API Java客户端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