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隐含碳核算模型差异分析

2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647KB PDF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核算的模型差异研究综述" 文章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核算的模型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全球对中国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算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在计算隐含碳排放量时存在显著的差异。作者付东琦和唐旭通过对不同模型的选择、部门划分以及模型假设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些差异的主要来源。 首先,文章提到了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计算出口隐含碳排放时的差异。竞争性模型得出的结果通常比非竞争型模型高出33.0%至77.8%,这表明模型的选择对核算结果有重大影响。竞争性模型考虑了市场的竞争因素,可能导致更高的碳排放估算。 其次,部门划分的精细程度也对核算结果有显著影响。当投入产出模型的部门数量在50个以内时,较为粗糙的部门划分可能会导致隐含碳出口的计算值偏高。这强调了在进行碳排放核算时,部门细化的重要性,更细致的划分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碳足迹信息。 此外,对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的处理方式,文章指出,直接编制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方法相较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其核算结果更为合理,而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可能造成结果偏高。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模型和方法时需要谨慎,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对于进口隐含碳的核算,文章发现使用各国投入产出表法得到的核算结果通常低于其他两类假设条件下的计算值。这可能是因为各国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效率差异,使得直接利用各国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碳排放的实际分布。 关键词涵盖了能源经济、对外贸易、隐含碳、碳排放以及投入产出模型,表明该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对于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责任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研究者能够为未来的碳排放研究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从而支持更加科学的环保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