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生编译原理详解:六阶段与工具解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356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15 收藏 208K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将源程序(通常用高级语言编写)转换成目标机器可执行的代码。《编译原理答案 李文生版》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解答,涵盖了编译过程的核心环节。 首先,编译程序被划分为六个关键部分: 1. **词法分析**:这是编译的第一步,通过扫描源程序文本,识别出独立的有意义的单词或符号(如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等),并将其转换成记号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确保源代码符合语言的基本结构规则。 2. **语法分析**:接着,词法分析的结果被解析,形成语法短语,即按照语言的句法结构组织起来。这一步骤通过构造语法树来验证代码是否遵循语言的语法规则。 3. **语义分析**:在这个阶段,编译器检查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并确定每个语法成分的类型和含义,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此外,它还会收集类型信息和目标地址等用于生成目标代码的必要数据。 4. **中间代码生成**:将源程序转化为一种便于后续转换的中间表示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更接近于机器语言,但抽象程度更高,利于代码优化。 5.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改进,旨在减少空间占用和提高运行效率,通过各种技术如循环展开、常量折叠等改善程序性能。 6. **代码生成**:最后,将优化过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生成可以直接执行的程序。 编译程序的伙伴工具主要包括预处理器、汇编程序和连接装配程序。预处理器处理源代码,实现宏替换、文件包含等;汇编程序处理编译器生成的汇编语言代码,生成可重定位的机器代码;连接装配程序则负责将多个代码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程序,并处理地址重定位。 翻译程序按其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编译程序(高级语言到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汇编程序(汇编语言到机器语言)和解释程序(直接执行源代码)。编译过程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前端处理语言相关的部分,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大部分优化工作,而后端关注目标机器的具体特性,如指令集和地址计算。 理解编译原理不仅有助于开发者构建高效的软件,也是理解和设计编程语言及开发工具的基础。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和技术对于软件工程、计算机架构和系统设计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2011-04-08 上传
第三章 L(G[S])={ abc } L(G[N])={ n位整数或空字符串 | n>0 } G[E]:E—>E+D | E-D | D D—>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L(G[Z])={ anbn | n>0 } (1) 考虑不包括“0”的情况 G[S]:S—>0S | ABC | 2 | 4| 6 | 8 A—>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B—>AB | 0B | ε C—>0 | 2 | 4 | 6 | 8 考虑包括“0”的情况: G[S]:S—>AB | C B—>AB | C A—>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C—>0 | 2 | 4 | 6 | 8 (2)方法1: G[S]:S—> ABC | 2 | 4 | 6 | 8 A—>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B—>AB | 0B | ε C—>0 | 2 | 4 | 6 | 8 方法2: G[S]:S—>AB | C B—> AB | 0B | C | 0 A—>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C—>2 | 4 | 6 | 8 设为E,为T,为F,注:推导过程不能省略,以下均为最左推导(1) E => T => F => i (4) E => E+T => T+T => T*F+T => F*F+T => i*F+T => i*i+T => i*i+F => i*i+i (6) E => E+T => T+T => F+T => i+T => i+T*F => i+F*F => i+i*F => i+i*I 是有二义性的,因为句子abc有两棵语法树(或称有两个最左推导或有两个最右推导) 最左推导1:S => Ac => abc 最左推导2:S => aB => abc (1) (2) 该文法描述了变量a和运算符+、*组成的逆波兰表达式 10、(1) 该文法描述了各种成对圆括号的语法结构 (2) 是有二义性的,因为该文法的句子()()存在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 最左推导1:S => S(S)S => (S)S => ()S => ()S(S)S => ()(S)S => ()()S => ()() 最左推导2:S => S(S)S => S(S)S(S)S => (S)S(S)S => ()S(S)S => ()(S)S => ()()S => ()() 11、(1) 因为从文法的开始符E出发可推导出E+T*F,推导过程如下: E => E+T => E+T*F ,所以E+T*F是句型。 从子树和短语之间的关系可知: E+T*F是句型E+T*F相对于E的短语; T*F是句型E+T*F相对于T的短语,也是简单短语和句柄。 13、(1) 最左推导:S => ABS => aBS => aSBBS => aBBS => abBS => abbS => abbAa => abbaa (2) S—>ABS | Aa |ε A—>a B—>SBB | b (3) 首先为了区别句子abbaa中的a和b,把它写成a1b1b2a2a3 该句子的短语有:a1b1b2a2a3,b1b2,a2a3,a1,a2,b1,b2,ε 直接短语有:a1,a2,b1,b2,ε 句柄:a1 14、(1) G[S]:S—>AB A—>aAb |ε B—>aBb |ε (2) G[S]:S—>1S0 | A A—>0A1 |ε (3) G[S]:S—>0S0 | aSa | a 16、(1) G[A]:A—>aA |ε (2)G[A]:A—> aA | aB B—> bB | b (3)G[A]:A—>aA | B B—> bB | C C—>cC |ε 17、习题6、习题7和习题7中的文法所描述的语言都是由变量i、+、-、*、/、(和)组成算术表达式,因此它们之间是等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