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流程详解

需积分: 40 16 下载量 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73M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主要介绍了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输入、设计实现和器件编程三个阶段。同时,它涵盖了PLD的种类,如PAL、GAL、EPLD和FPGA等,并提到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电子设计领域,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是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允许设计者根据需求定制逻辑功能。PLD包括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类,如EPROM、FPLA、PAL、GAL、EPLD、FPGA和CPLD等。其中,低密度PLD适用于简单的逻辑功能,而高密度PLD则能实现更复杂的系统。 设计PLD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1. **设计输入**:这是设计的起点,可以通过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HDL或Verilog来描述电路逻辑。原理图适合小型设计,而HDL更适合复杂系统的建模。 2. **设计实现**:此阶段涉及逻辑优化、合并、映射以及布局和布线。优化确保设计的效率,合并和映射将逻辑函数映射到PLD的内部结构,布局和布线则决定了逻辑门的物理位置和互连方式。 3. **器件编程**:最后一步是将编译后的编程数据写入具体的可编程器件中,这个过程也称为“下载”或“配置”。在编程完成后,设备可以执行设计的逻辑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功能仿真验证逻辑设计是否符合预期,而时序仿真则检查设计在实际工作速度下的行为。器件测试确保PLD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常工作。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极大地简化了这一流程,通过软件支持从概念到硬件的整个设计过程。这些工具不仅帮助设计者输入和优化设计,还能进行仿真、布局和布线,最后完成器件编程,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PLD的优势在于它们提供了定制化能力,使得设计师可以在不增加大量成本的情况下快速迭代设计。然而,它们不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因为每次修改都需要重新编程。PLD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原型开发和灵活逻辑解决方案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