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NAT与动态NAT的区别解析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38KB DOC 举报
"泰克网络实验室老林的NAT总结主要探讨了静态NAT与动态NAT的区别,重点解析了不同类型的静态NAT转换过程及其在NAT表中的映射情况。"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网络通信中的一种技术,用于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它允许内部网络的设备使用私有IP地址,通过公共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静态NAT和动态NAT是NAT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在转换策略上有显著区别。 静态NAT的翻译过程: 1. 静态inside source翻译:当需要将内部网络(inside)的源IP地址转换为外部网络(outside)可识别的全局IP地址时,会在NAT表的Inside部分预先创建一个映射。这意味着内部主机发送到外部的数据包,其源地址会自动替换为预定义的全局地址,使外部网络能够识别并回应这个内部主机。 2. 静态outside source翻译:相反,如果需要将外部网络的源IP地址转换为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则会在NAT表的Outside部分创建。这通常发生在外部网络的主机访问内部网络服务时,如外部用户访问内部Web服务器。 3. 静态inside destination翻译:尽管描述中提到,但实际Cisco路由器配置中并不直接支持静态inside destination翻译,而是通过inside source实现相同效果,即允许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的特定服务。 4. 静态outside destination翻译:同样,当内部网络需要回应外部网络的请求时,会创建一个映射,将目的地址转换为内部网络的IP地址,这在NAT表的Outside部分进行。 在静态NAT中,无论翻译源还是目的地址,关键在于转换规则是预先定义好的,不会随每次连接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静态NAT适用于需要固定公网IP映射到私网IP的情况,如保持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稳定连接。 动态NAT则不同,它在数据流发生时才创建映射,并且可以复用一组全局IP地址池,适合于内部网络主机频繁变化对外连接的情况。动态NAT减少了对全局IP地址的需求,但不能保证每次连接都使用相同的公网IP。 老林的NAT总结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帮助读者区分静态NAT的内外部源和目的地址转换,以及它们在NAT表中的映射位置。理解这些概念对于配置和管理网络,特别是处理内外部网络通信的场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