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流域干旱特征分析:基于改进INCC指数的研究

5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基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洞庭湖流域干旱时空特征 (2014年)" 本文深入探讨了洞庭湖流域的干旱特征,利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NCC)对1961年至2009年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NCC)是针对传统的气候指数CI的不足而提出的,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干旱状况,尤其是对旱情加剧的敏感性有所提高。CI指数由于采用降雨等权重累计值,当降雨量有较大波动时,指数会受到显著影响。INCC通过线性递减权重的方法计算降水量,使得降水对当前干旱状况的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洞庭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分布不均,因此干旱灾害频繁。研究选取了该地区19个气象站的多年历史数据,包括每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等关键气象要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 在时间尺度上,研究发现四季干旱周期分别为春季16年、夏季13年、秋季9年和冬季16年。这意味着洞庭湖流域的干旱事件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持续时间,其中春季和冬季干旱周期较长,而秋季干旱周期相对较短。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程度呈现出以衡阳、邵阳、芷江、通道以西,石门、南县以北为中心向外递减的格局,表明这些区域更容易受到干旱影响。 进一步,研究指出秋季是洞庭湖流域干旱最严重的季节,其次是冬季,而春季的干旱程度最轻。这些发现对于干旱预警和抗旱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干旱灾害。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综合气象干旱等级的划分标准(表1),将干旱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五个等级,以INCC值为判断依据。这些等级划分有助于量化干旱的严重程度,便于实际应用中的干旱评估和管理。 本研究利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NCC)对洞庭湖流域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干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干旱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