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法探索IT使用:结构化与创新视角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74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模IT使用的一种新颖视角——原型方法,特别关注结构化方法在信息系统(IS)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一视角起源于Barley在1986年对Giddens理论的应用。作者,François-Xavier de Vaujany,通过提出并分析三种社会技术原型——中性(neutral)、再生(regenerated)和破坏(disrupted)——来构建一个中间理论框架。这些原型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社-技情境,有助于理解IT系统在组织中的运作方式。 核心理论框架包括两种“适当轨迹”(appropriative trajectories),即平衡点(balancing point)和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al dynamics),这二者是对原型动态组合的抽象,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IT系统的灵活调整和适应性。通过这四个法国公司内部网(Intranets)的案例研究,作者展示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揭示组织在IT实施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变化。 尽管结构化阅读网格(structurational reading-grid)能够提供普遍性的洞见,指出Intranets在组织内部的局部和有限结构化作用,但研究也揭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内部网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引发全面或深度的结构性变革,它们可能更多地服务于特定场景和任务。此外,作者还引入了第三个适当的轨迹——催化动力学(catalytic dynamics),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IT系统可以作为催化剂,推动组织向新的方向发展,部分地扩展了原有的模型。 总结来说,这篇文章不仅深入剖析了结构化方法在IT使用建模中的应用,而且还提供了关于组织如何通过社会技术原型和适当轨迹来适应和利用新兴技术如Intranets的实际案例分析。同时,它也引发了关于理论适用性和局限性的思考,对于理解IT在企业环境中的角色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