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从控制模型:分布式事务管理与2PC协议详解
需积分: 3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1.01MB PPT 举报
第六章集中于深入探讨了分布式事务管理,这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在IT领域,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级系统和分布式系统设计。本章节首先介绍了事务的基本概念,强调了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集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事务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开始(BeginTransaction)、数据库操作和结束(Commit或Abort),其中Commit确保操作结果的持久化,而Abort则用于处理事务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恢复。
分布式事务管理模型通常采用主从控制结构,如DTM(分布式事务管理器)作为协调者,负责整体的事务管理和决策,而LTM(局部事务管理器)则是执行具体操作的组件。这种模型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通信,DTM向LTM发送命令,收集LTM的应答,确保分布式环境下的事务一致性。LTM之间通过DTM进行间接通信,避免了直接的同步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核心知识点包括:
1. **分布式事务的定义**:分布式事务涉及多个地理位置的数据库,需要在事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性。一个分布式事务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相关的操作必须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2. **提交协议**:
- **两段提交协议(2PC)**:这是最早的分布式事务提交机制,分为预提交和提交两个阶段,确保所有参与方达成一致后再执行最终的提交操作。2PC的实现方法通常涉及到全局锁,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
- **非阻塞分布式事务提交**:为了解决2PC的性能问题,出现了非阻塞协议,试图减少锁的持有时间,提高并发性能,但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算法来处理冲突。
3. **事务管理器与局部事务管理器的角色**:DTM作为中心协调者,负责事务的全局协调,而LTM负责在本地执行子事务,并响应DTM的命令。这种分层架构减少了通信开销,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
4. **事务的开始与结束**:使用显式声明和隐式声明两种方式来开始和结束事务,前者由应用程序明确指定,后者则由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处理。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现分布式系统的事务管理,确保在分布式环境下复杂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特性)。这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和微服务架构中尤其重要,有助于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
相关推荐









冀北老许
- 粉丝: 26

最新资源
- 探索Java三大架包的核心应用与优势
- 深入探索jamedo开源项目:功能强大的在线音乐播放器
- JDG2015中奖机源码分析与C++实现
- 纯真IP数据库查询工具ShowIP_V2[1].02使用说明
- 深入理解Java Servlets与JSP开发技术
- C语言实现哈夫曼树算法详解与代码示例
- 掌握街头摄影艺术:Eric Kim 免费在线课程
- 操作系统页面置换实验源码分享
- 数据结构详解与课后实践作业参考
- 掌握VML技术绘制各类图表:柱状、饼图与线形图
- 初学者入门:JSP+SQL Server新闻发布系统开发
- SSM框架整合登录示例教程与代码解析
- 华为C++培训资料详细解读
- 2020年移动端UI设计风向标:MB杂志界面设计素材
- VB6实现的EXCEL内容与公式比较工具
- taskFlow:全平台任务流程管理工具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