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顺序控制设计步骤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程

需积分: 15 2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3.34MB PPT 举报
"顺序控制设计法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编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本文将详细阐述顺序控制设计法的设计基本步骤,并结合不同品牌的PLC产品,如三菱的Q系列、FX2N系列等,以及西门子的S7系列和欧姆龙的C200H系列,来探讨PLC的原理及应用。" 顺序控制设计法是PLC编程中的核心策略之一,尤其适用于那些按照固定顺序进行操作的系统。设计步骤如下: 1. **步的划分**:首先,需要分析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控制需求,将整个工作过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即为一个“步”。步的划分依据是PLC的输出状态变化,当系统的输出状态发生改变时,系统会从当前步进入到下一个步。在每个步中,PLC的输出状态保持恒定,但相邻两步间的输出状态会有差异。 2. **状态转移图的绘制**:接着,依据步的划分,构建状态转移图。这个图描述了系统从一个步到另一个步的转移条件,通常包含当前步、下一步以及触发转移的输入条件。 3. **编写程序**:基于状态转移图,使用PLC编程语言(如梯形图、语句表等)编写程序。确保每个步的开始和结束都有明确的指令,并且设定好转移条件。 4. **测试与调试**:在实际环境中或通过模拟器对程序进行测试,检查步之间的转换是否正确,确保系统按照预期运行。 5. **优化与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优化,可能需要调整步的顺序、转移条件或者增加错误处理机制,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PLC的产生和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PDP-14到现代的RISC架构,其性能不断提升,功能日益强大。PLC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不改变硬件接线的情况下,通过修改软件程序来适应控制需求的变化,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例如,控制两个电动机的顺序运行,传统继电接触控制系统需要更改硬件接线,而PLC只需修改程序即可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品牌如三菱、西门子、欧姆龙等提供的PLC产品,覆盖了从小型到大型的多种应用场景,满足不同工业环境的需求。它们都具备可编程性,能够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能源等众多领域。 总结来说,顺序控制设计法是PLC编程的关键,它简化了复杂控制系统的逻辑设计,而PLC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以其灵活、可靠的特性,不断推动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