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利用sklearn实现KNN分类算法详解

22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3-03 7 收藏 62KB PDF 举报
"这篇教程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实现KNN(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监督学习算法,常用于分类任务。文章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使用鸢尾花数据集进行演示,并讨论了算法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KNN(K-Nearest Neighbors)分类算法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基于实例的学习策略,通过找到训练集中与新样本点最近的k个邻居来决定其分类。这个算法的运作原理是基于“物以类聚”的概念,即相似的数据点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KNN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计算新样本点与所有训练样本之间的距离。 2. 选择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 3. 统计这k个样本的类别出现频率,将新样本分类为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类来实现KNN算法。以下是一个使用鸢尾花数据集的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data = iris.data[:, :2] # 取前两列特征 target = iris.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_data, test_data = train_test_split(np.c_[data, target], test_size=0.25) # 创建KNN分类器,设置k值为15,距离度量方式为欧氏距离 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15, 'distance') # 使用训练数据拟合模型 clf.fit(train_data[:,:2], train_data[:,2]) # 在测试数据上进行预测 Z = clf.predict(test_data[:,:2]) # 打印准确率 print('准确率:', clf.score(test_data[:,:2], test_data[:,2])) # 可视化结果 colormap = dict(zip(np.unique(target), sns.color_palette()[:3])) plt.scatter(train_data[:,0], train_data[:,1], edgecolors=[colormap[x] for x in train_data[:,2]], c='', s=80, label='all_data') plt.scatter(test_data[:,0], test_data[:,1], marker='^', color=[colormap[x] for x in Z], s=20, label='test_data') plt.legend() plt.show()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导入了必要的库,然后加载了鸢尾花数据集并选取了前两列特征。接着,数据被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KNN分类器被初始化,其中参数k设为15,表示考虑最近的15个邻居,距离度量使用的是默认的欧氏距离。分类器在训练集上进行拟合,并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散点图可视化结果,展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分类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KNN算法有一些关键点: 1. **选择合适的k值**:k值的选择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较小的k值可能导致过拟合,较大的k值可能会引入噪声,一般建议取一个较小的值,如k < 30。 2. **距离度量**:默认情况下,KNN使用欧氏距离,但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其他度量方式,如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等。 3. **存储需求**:KNN需要存储整个训练集,因此对于大规模数据,内存消耗可能成为问题。 4. **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通常能提高KNN的效果,因为它减少了不同尺度特征的影响。 KNN算法虽然简单,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仍然表现良好,尤其适用于小规模数据集和低维空间。然而,由于其计算复杂度高和对大规模数据的不友好性,当面对高维或海量数据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高效的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或支持向量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