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K-means聚类详解与可视化实例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3-03
24
收藏 95KB PDF 举报
本文将深入探讨Python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K-means是一种基于密度的、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为预设数量的簇(clusters),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点则相对差异较大。以下是K-means算法的关键要点:
1. **方法名称**:K-Means
- **参数**:
- `number of clusters`:指定要创建的簇的数量,这是算法输入的重要参数。
- `MiniBatch codebook size` 和 `n_samples`:对于大数据集,可能需要使用MiniBatch版本以提高计算效率。
- **可伸缩性**:K-means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存在挑战,尤其是当`n_samples`非常大时,因为它不是特别适合处理非线性结构和复杂几何形状的数据。
2. **用例**:
- **General-purpose**:K-means适用于通用的聚类任务,适合处理大小均匀、形状扁平且簇数量适中的数据集。
- **其他算法比较**:
- Affinity propagation:适用于不扩展于样本数量,适用于多个簇且簇大小不均匀的情况。
- Mean-shift:对于多个簇和不均匀簇大小有优势,但对非平面几何形状敏感。
- Spectral clustering:适用于少量簇、均匀簇大小和非平面几何形状的数据,但规模较小。
- War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适合大量数据和可能有连接性约束的多簇任务。
-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与Ward类似,依赖于簇数或距离阈值,适用于多簇和约束条件。
3. **评估指标**:
- **Distances between points**:K-means算法主要依赖于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来确定聚类。
4. **结果可视化**:
- K-means聚类的结果通常会用散点图或者气泡图等方式展示,颜色或标记来区分不同的簇,帮助用户直观理解数据的分群情况。
5. **实践注意事项**:
- 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不同的初始设置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 对于数据集中的噪声和异常值,可能需要先进行预处理。
Python中的K-means聚类算法是一个简单但强大的工具,尤其适用于处理结构化的、规则的数据集。理解和掌握其原理以及适用场景,有助于在实际数据分析项目中有效地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然而,根据数据的具体特性,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聚类算法进行互补,以优化最终的聚类效果。
2019-03-05 上传
2020-12-26 上传
2010-09-27 上传
2022-07-15 上传
2022-11-23 上传
555 浏览量
2023-03-15 上传
2024-05-30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703123
- 粉丝: 3
- 资源: 944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