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概要版.pdf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概要版.pdf

为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应急函〔2018〕272号)文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立起横向互联与纵向贯通的应急平台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结合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的应急方针,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和智能决策分析能力。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1-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
战略规划框架
(2018-2022 年)
(概要版)
2018 年 12 月

-2-
一、编制背景
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
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是世界上灾害
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生产安全事故总
量仍然偏大。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国
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
化、人性化特征 与大国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国现代应
急管理体系。
(一)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党和国家
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
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抓紧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
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
系建设、国家大数据战略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
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
略的具体行动。
(二)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构建中国特色
大国应急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
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

-3-
战略规划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先导工程,是确保
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的重要基础。
只有做好规划,才能逐步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
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能力的
快速提升,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目
标。
(三)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应急管理信
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部刚刚组建,信息化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新时
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事业
的殷切期盼和部党组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给应急
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
略规划的编制,可以采用统筹、集约、开放、高效的设计理
念,着力破解政府部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运用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从而
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本规划框架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根本遵循,用于指
导今后五年全国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发展和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愿景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

-4-
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紧紧围绕新时代应急管理
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与应用,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形成“统一
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
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安
全生产事故预防体系提供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保障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坚持统一领
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加强对全国应急管理
信息化工作的统筹指导,立足当前、面向长远、有序推进,
确保应急管理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业务引领原则。以需求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紧
密围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准确把握
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
作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应用为核心,促进技术与业务
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效能。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把握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动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IPv6、虚
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加强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激发创
新内生动力、营造创新良好生态、拓宽创新发展途径。
坚持共享众创原则。立足业务协同与联动需求,把握大
数据时代特征,按照集约化原则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
系统,广泛汇聚信息资源,构建共享服务体系,推动跨部门、

-5-
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
息孤岛。运用互联网思维,鼓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众创众智的新生态。
坚持安全可控原则。大力推进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在关键
软硬件和技术装备中的规模应用,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
的韧性抗毁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系统和应用可靠、可信、可控,满
足突发事件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应急处置需要。
(三)愿景目标。
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建
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现代
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业
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
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政务服务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应急
管理能力,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
人性化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到 2020 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国家
应急通信网络和北京主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全
面云化,应急管理业务应用体系全面覆盖各类业务并在突发
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技
术创新实力逐步提升,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机制
逐渐完善,信息化发展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应急
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剩余3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