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交换机技术大全(个人整理).pdf
交换机技术大全(个人整理).pdf
需积分: 38 9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5-25
评论 2
收藏 856KB DOC 举报
交换机的重要技术参数 下面我将对交换机的重要技术参数作一一介绍,方便网友在选购交换机时比较不同厂商的不同产品。每一个参数都影响到交换机的性能、功能和不同集成特性。 1、转发技术:交换机采用直通转发技术或存储转发技术? 2、延时:交换机数据交换延时多少? 3、管理功能:交换机提供给拥护多少可管理功能? 4、单/多MAC地址类型:每个端口是单MAC地址,还是多MAC地址? 5、外接监视支持:交换机是否允许外接监视工具管理端口、电路或交换机所有流量? 6、扩展树:交换机是否提供扩展树算法或其他算法,检测并限制拓扑环? 7、全双工:交换机是否允许端口同时收/发,全双工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转帖:超长篇,技术资料大全
交换机的重要技术参数
下面我将对交换机的重要技术参数作一一介绍,方便网友在选购交换机时比较不同厂商的
不同产品。每一个参数都影响到交换机的性能、功能和不同集成特性。
、转发技术:交换机采用直通转发技术或存储转发技术?
、延时:交换机数据交换延时多少?
、管理功能:交换机提供给拥护多少可管理功能?
、单多 地址类型:每个端口是单 地址,还是多 地址?
、外接监视支持:交换机是否允许外接监视工具管理端口、电路或交换机所有流量?
、扩展树:交换机是否提供扩展树算法或其他算法,检测并限制拓扑环
、全双工:交换机是否允许端口同时收发,全双工通讯?
、高速端口集成:交换机是否提供高速端口连接关键业务服务器或上行主干?
下面逐项讨论各项参数:
转发技术:()
转发技术是指交换机所采用的用于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的转发机制。各种转发技术各有优
缺点。
直通转发技术:( ! )
交换机一旦解读到数据包目的地址,就开始向目的端口发送数据包。通常,交换机在接收到
数据包的前 个字节时,就已经知道目的地址,从而可以决定向哪个端口转发这个数据包。
直通转发技术的优点是转发速率快、减少延时和提高整体吞吐率。其缺点是交换机在没有完
全接收并检查数据包的正确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数据转发。这样,在通讯质量不高的环境下 ,
交换机会转发所有的完整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这实际上是给整个交换网络带来了许多垃圾
通讯包,交换机会被误解为发生了广播风暴。总之,直通转发技术适用与网络链路质量较好 、
错误数据包较少的网络环境。
存储转发技术:(" !!)
存储转发技术要求交换机在接收到全部数据包后再决定如何转发。这样一来,交换机可以在
转发之前检查数据包完整性和正确性。其优点是:没有残缺数据包转发,减少了潜在的不必
要数据转发。其缺点是:转发速率比直接转发技术慢。所以,存储转发技术比较适应与普通
链路质量的网络环境。
碰撞逃避转发技术:(!#)
某些厂商($)的交换机还提供这种厂商特定的转发技术。碰撞逃避转发技术通过减少
网络错误繁殖,在高转发速率和高正确率之间选择了一条折衷的解决办法。
延时:(% &)

交换机延时是指从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到开始向目的端口复制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有
许多因素会影响延时大小,比如转发技术等等。采用直通转发技术的交换机有固定的延时。
因为直通式交换机不管数据包的整体大小,而只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转发方向。所以,它的
延时是固定的,取决于交换机解读数据包前 个字节中目的地址的解读速率。采用存储转发
技术的交换机由于必须要接收完了完整的数据包才开始转发数据包,所以它的延时与数据包
大小有关。数据包大,则延时大;数据包小,则延时小。
管理功能:($ )
交换机的管理功能是指交换机如何控制用户访问交换机,以及用户对交换机的可视程度如
何。通常,交换机厂商都提供管理软件或满足第三方管理软件远程管理交换机。一般的交换
机满足 "'()*))*)) 统计管理功能。而复杂一些的交换机会增加通过内置 +,'
组($!+,')来支持 +,' 主动监视功能。有的交换机还允许外接 +,' 探监视可
选端口的网络状况。
单多 地址类型:("!# !)
单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只有一个 硬件地址。多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捆绑有多
个 硬件地址。单 交换机主要设计用于连接最终用户、网络共享资源或非桥接路
由器。它们不能用于连接集线器或含有多个网络设备的网段。多 交换机在每个端口有
足够存储体记忆多个硬件地址。多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可以看作是一个集线器,而多
交换机可以看作是集线器的集线器。每个厂商的交换机的存储体 *- 的容量大小各
不相同。这个 *- 容量的大小限制了这个交换机所能够提供的交换地址容量。一旦超过
了这个地址容量,有的交换机将丢弃其它地址数据包,有的交换机则将数据包复制到各个端
口不作交换。
外接监视支持:(./ )
一些交换机厂商提供“监视端口”($ 0 ),允许外接网络分析仪直接连接到
交换机上监视网络状况。但各个厂商的实现方法各不相同。
扩展树:("0)
由于交换机实际上是多端口的透明桥接设备,所以交换机也有桥接设备的固有问题—“拓
扑环”问题(0&%0)。当某个网段的数据包通过某个桥接设备传输到另一个网段
而返回的数据包通过另一个桥接设备返回源地址。这个现象就叫“拓扑环”。一般,交换机采
用扩展树协议算法让网络中的每一个桥接设备相互知道,自动防止拓扑环现象。交换机通过
将检测到的“拓扑环”中的某个端口断开,达到消除“拓扑环”的目的,维持网络中的拓扑树的
完整性。在网络设计中,“拓扑环”常被推荐用于关键数据链路的冗余备份链路选择。所以,
带有扩展树协议支持的交换机可以用于连接网络中关键资源的交换冗余。
全双工:(10/)
全双工端口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但这要交换机和所连接的设备都支持全双工工作方
式。具有全双工功能的交换机具有以下优点:

、高吞吐量(0 ):两倍于单工模式通信吞吐量。
、避免碰撞(#):没有发送 接收碰撞。
、突 破 长度 限制 ( )$0#1 %$ ): 由于 没 有 碰 撞 , 所 以 不 受
"1 链路长度的限制。通信链路的长度限制只与物理介质有关。
现在支持全双工通信的协议有: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 。
高速端口集成:(2!"0) )
交换机可以提供高带宽“管道”(固定端口、可选模块或多链路隧道)满足交换机的交换流量
与上级主干的交换需求。防止出现主干通信瓶颈。常见的高速端口有:
11):应用较早,范围广。但有协议转换花费。
. 34 . :连接方便,协议转换费用少;但受到网络规模限制。
:可提供高速交换端口;但协议转换费用大。
交换(" )
随着 交换技术的发展,现在企业网络中越来越多在高速网络主干或边缘网络采用
交换技术。根据现有企业计算的发展要求,适应数据网络交换的技术趋势,我们有必
要了解 。 的数据交换由一个一个固定长度的 信元组成。每个 信元都是
字节长( 个字节长的信头和 字节长的信体)。信头包括虚拟通路(5()和虚拟电
路(5)标识等地址信息。 根据 5( 和 5 来确定信元的发送源地址和接收目的地址。
交换机中的连接分为永久虚拟电路((5)和交换虚拟电路("5)两种。(5 是在
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永久性硬件电路连接。"5 是根据实时交换要求建立的临时交换
电路连接。两者的最大区别是:(5 不论是否有数据传输,它都保持连接;而 "5 在数据
传输完成后就自动断开。两者的应用区别是:在通常的 交换中,有一些 (5 用于保持
信号和管理信息通 讯,保持永久连接;而 "5 主要用于大量的具体数据的传输。
交换另一个特点是: 本身就是全双工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在不同虚拟电路
中同时进行,保持双向高速通讯。为了满足以太网帧($)与 信元()的
相互 通讯 要 求 , 协议 标 准 规 定 了 针 对 数 据 应用 的 适配 层( 0
%&),它工作在帧交换和信元交换之间,将以太帧的逻辑电路层的地址信息对应得转换
为虚拟电路 5、虚拟通路 5( 地址信息,完成帧!信元转换和信元!帧转换工作。
交换的广泛应用,也给交换网络的网络监视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虚拟局域网(5%')

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新的交换技术(5%')的应用速度。通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
虚拟网络 5%' 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在共享网络
中,一个物理的网段就是一个广播域。而在交换网络中,广播域可以是有一组任意选定的第
二层网络地址( 地址)组成的虚拟网段。这样,网络中工作组的划分可以突破共享网
络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完全根据管理功能来划分。这种基于工作流的分组模式,大大提高
了网络规划和重组的管理功能。
在同一个 5%' 中的工作站,不论它们实际与哪个交换机连接,它们之间的通讯就好象在
独立的集线器上一样。同一个 5%' 中的广播只有 5%' 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
到其他的 5%' 中去,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风暴的产生。同时,若没有路由
的话,不同 5%' 之间不能相互通讯,这样增加了企业网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安全性。网络
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 5%' 之间的路由来全面管理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互访。
交换机是根据用户工作站的 地址来划分 5%' 的。所以,用户可以自由的在企业网络
中移动办公,不论他在何处接入交换网络,他都可以与 5%' 内其他用户自如通讯。
5%' 可以是有混合的网络类型设备组成,比如:6 以太网、66 以太网、令牌网、
11)、11) 等等,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集线器、网络上行主干等等。
5%' 的管理需要比较复杂的专门软件,它通过对用户、 地址、交换机端口号、
5%' 号等管理对象的综合管理,来满足整个网络的 5%' 划分、监视等功能,以及其他扩
展管理功能。现在比较通用的 5%' 的划分方法是基于 地址。但也有一些厂商的交换
机提供更多的 5%' 划分方法: 地址、协议地址、交换机端口、网络应用类型和用户
权限等等。
用户在选择交换机的同时,应当仔细考察选购的交换机的 5%' 功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
际需要,选择满足要求而且管理方便的交换机。同时,应当特别注意现在不同厂商的交换机
的 5%' 之间大多数是不兼容的。
第四层交换
一,第四层交换简述
第四层交换的一个简单定义是:它是一种功能,它决定传输不仅仅依据 地址7第二
层网桥或源目标 )( 地址7第三层路由8而且依据 (91(7第四层应用端口号。第四层交
换 功 能 就 象 是 虚 )( , 指 向 物 理 服 务 器 。 它 传 输 的 业 务 服 从 的 协 议 多 种 多 样 , 有
2(、(、'"、 或其他协议。这些业务在物理服务器基础上,需要复杂的载量
平衡算法。在 )( 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 ( 或 91( 端口地址来决定,在第四层交换中的应
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 )( 地址、( 和 91( 端口共同决定。
在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 )( 地址(5)(),每组服务器支持
某种应用。在域名服务器(1'")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 5)(,而不是真实的服务
器地址。
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 5)( 连接请求(例如一个 (":' 包)
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 5)( 用实际服
务器的 )( 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
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二,第四层交换的原理
,") 模型的第四层是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对端通信,即在网络源和目标系统之间协调

通信。在 )( 协议栈中这是 ((一种传输协议)和 91((用户数据包协议)所在的协议层。
在第四层中,( 和 91( 标题包含端口号(0 $4),它们可以唯一区分每个数
据包包含哪些应用协议(例如 2(、( 等)。端点系统利用这种信息来区分包中的数据,
尤其是端口号使一个接收端计算机系统能够确定它所收到的 )( 包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
高层软件。端口号和设备 )( 地址的组合通常称作“插口(; )”。
和 之间的端口号被保留,他们称为“熟知”端口,也就是说,在所有主机 ()
( 协议栈实现中,这些端口号是相同的。除了“熟知”端口外,标准 9')< 服务分配在 到
6 端口范围,定制的应用一般在 6 以上分配端口号=
分配端口号的最近清单可以在 +66>'$4>上找到。(/91( 端
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网络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 层交换的基础。
?熟知?端口号举例@
应用协议 端口号
( 6(数据)
(控制)
.%'.
"(
2( 6
''( A
''(
("'( 0)
(91( 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网络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四层交换的基础。
具有第四层功能的交换机能够起到与服务器相连接的“虚拟 )(>75)(前端的作用。
每台服务器和支持单一或通用应用的服务器组都配置一个 5)( 地址。这个 5)( 地址被发送出
去并在域名系统上注册。
在发出一个服务请求时,第四层交换机通过判定 ( 开始,来识别一次会话的开始。然
后它利用复杂的算法来确定处理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器。一旦做出这种决定,交换机就将会
话与一个具体的 )( 地址联系在一起,并用该服务器真正的 )( 地址来代替服务器上的 5)( 地
址。
每台第四层交换机都保存一个与被选择的服务器相配的源 )( 地址以及源 (端口相
关联的连接表。然后第四层交换机向这台服务器转发连接请求。所有后续包在客户机与服务
器之间重新影射和转发,直到交换机发现会话为止。
在使用第四层交换的情况下,接入可以与真正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来满足用户制定的规
则,诸如使每台服务器上有相等数量的接入或根据不同服务器的容量来分配传输流。
三,第四层交换的作用
第四层交换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服务器和服务器群的可靠性和可扩性。
如果服务器速度跟不上,即使是具有最快速交换的网络也不能完全确保端到端的性能。
可以想见高优先权的业务在这种 B" 使能的网络中会因服务器中低优先权的业务队列而阻
塞。在更糟的情况下,服务器甚至会丧失循环处理业务的能力。
设计在服务器上的第四层交换的目的就是扩展过去服务器和应用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
的性能和业务流的管理功能。
四,第四层交换的优势
第四层交换使用第三层和第四层信息包的报头信息,根据应用区间识别业务流,将整个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qweasdis123
- 粉丝: 1
- 资源: 55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我的内容管理 收起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会员权益专享
最新资源
- ARM Cortex-A(armV7)编程手册V4.0.pdf
- ABB机器人保养总结解析.ppt
- 【超详细图解】菜鸡如何理解双向链表的python代码实现
-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ipconfig ping ARP FTP Netstat Route Tftp Tracert Telnet nslookup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DC-DC变换电路
- RS-232接口电路的ESD保护.pdf
- linux下用time(NULL)函数和localtime()获取当前时间的方法
- Openstack用户使用手册.docx
- KUKA KR 30 hA,KR 60 hA机器人产品手册.pdf
- Java programming with JNI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