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独立软件现场检查指导原则.doc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 1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独立软件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章节
条款 内容
机
构
和
人
员
1.1.1
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
互关系。
*1.1.2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
出了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 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
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1.1.3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
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1.2.1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1.2.2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1.2.3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
工作环境。
1.2.4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
估,并持续改进。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1.2.5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1.3.1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1.3.2
管理者代表应当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
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查看是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查看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
行情况和改进的相关记录。
1.4.1
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具有质量
管理的实践经验,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
判断和处理。
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
经历作出了规定;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5.1
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
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职检验人员。

—— 2 ——
章节
条款 内容
查看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责、人员资格等文件,确认软件质量保证团队和
人员是否符合要求,关注人员流动性对于软件质量的影响。
1.6.1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
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
知识水平(包括学历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经验。查看培训内容、培训
记录和考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7.1
软件开发、测试、维护人员应当具备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宜的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
查看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书、简历。
*1.8.1
黑盒测试应当保证同一软件项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软件质量保证相关文件是否有相应规定,抽查相关软件项的开发人员
和测试人员记录。
*1.9.1
用户测试人员应当具备适宜的软件产品使用经验,或经过培训具备适宜的
软件产品使用技能。
查看用户测试人员的岗位职责书、简历和培训记录。
厂
房
与
设
施
2.1.1
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
2.2.1
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查看机房(或类似场所)、计算机使用环境的管理要求,确认是否有防
水、防静电等设施。
2.3.1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2.4.1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空间,并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2.5.1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贮存条件和要
求。仓储区应当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进行有序、分区
存放各类材料和产品,便于检查和监控。
现场查看软件存储媒介、包装的存放区域及标识。
2.6.1
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设
备
3.1.1
应当在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持续提供充分、适宜、有效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
境,包括软硬件设备、开发测试工具、网络等资源以及病毒防护、数据备
份与恢复等保证措施。
查看软件开发和测试所用设备与工具清单,现场抽查进行核实。
*3.2.1
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维护应当形成文件,确定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定期验
证、更新升级、病毒防护等活动要求,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维护文件规定,现场抽查相关记录。
3.3.1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
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设备操作记录。
3.4.1
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校准、维

—— 3 ——
章节
条款 内容
护和维修等情况。
文
件
管
理
*4.1.1
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方针应当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应当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
审。质量目标应当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应当根据总的质量目标,在相关
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建立各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当包括满足产
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应当可测量、可评估;应当有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来保
障。
4.1.2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企业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体
系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4.1.3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
制定,包含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文件。
*4.1.4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
书、检验和试验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4.2.1
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
体系文件。
4.2.2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
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4.2.3
文件更新或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
态。
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文件的更新或修订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其更改和修订
状态是否能够得到识别。
4.2.4
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
识,防止误用。
到工作现场抽查现场使用的文件,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作废文件是否明
确标识。
4.3.1
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满足产
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寿命期。
4.4.1
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要求等。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可追溯性。记录应当清
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销
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
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的保存期限至少相当于生产企业所规定的医疗
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 2 年,或符合相关法规要
求,并可追溯。
设
计
5.1.1
应当结合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特点建立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控制程序并形成文
件,确定软件开发策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验证与确
认、软件更新、风险管理、缺陷管理、可追溯性分析、配置管理、文件与
剩余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