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特色小镇的智慧建设指南
特色小镇的智慧建设指南
需积分: 10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5-30
评论
收藏 10.91MB PDF 举报
围绕着如何认识、建设智慧城镇等问题,从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建设方案、运营模式等方面给予相关指导。《指南》列出全面发展型、显著改善型、同类最优型、专项特色型、夯实基础型等5种不同的智慧城镇标准,并提供了近百个智慧城镇的建设案例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特色小镇的智慧建设指南
- 1 -
第一章 智慧小城镇究竟是什么
1.1 智慧小城镇起源与发展
1.1.1 智慧小城镇概述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政策日臻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各省市纷纷落地实践、
全面建设的背景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2015 年公布了三批共计 277 个国家智慧
城市试点城市,基本包含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个大中型城市,部分中小
城市,同时也有近四十个县(镇)入选。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在北上广深等特
大城市中逐渐推进和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已经开始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是中小城
镇推进。
2014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等要求,同时也将推进智
慧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集约、智能、绿
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底,中国城
镇化率已达 56.1%,而中小城市及其辐射影响区域的城镇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在集约智能方面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现阶段中国特色的新

第一章 智慧小城镇究竟是什么
- 2 -
型城镇化,除了依靠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外,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镇、县城等
小城镇的发展也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中明确指出,通过 5 年左
右的努力,争取在国内发展 100 个智慧城市(镇)、200 个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
使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畅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利、城市管理高效、
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镇)不断推广普及。
近年来包括电子政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
术手段和理念,已经在众多大中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淬炼,积累了
诸多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经验。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成熟的信息
技术手段,为中小城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小城镇建设扫清了技术障碍。国
内也已经有不少县、镇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已有 100 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小城镇,28 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
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镇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北京、上海、深圳、重庆、
昆山等城市走在建设前列,建设和发展智慧小城镇已蔚然成风,智慧小城镇将持
续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新热点。
因此,在“智慧城市”已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战略选择的大背景下,“智慧
小城镇建设将会作为连接城乡纽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支点,越来越多的中
小城镇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未来几年智慧小城镇建设将全面提速,
有重点地开展“智慧小城镇”试点建设。

特色小镇的智慧建设指南
- 3 -
1.1.2 智慧小城镇建设意义
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
所在,信息化助推和提升城镇化水平,而智慧小城镇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
佳模式。让更多城市、城镇、城区纳入到智慧城市的范畴内,探索特色新型城镇
化及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之路,是全面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途
径。
促进我国城镇体系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缓解大城市压力,是
未来的必然选择。我国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在小城镇,而小城镇承担着巨
大的社会功能,现在进城人口的 50%要靠小城镇吸纳,将来在城镇化结束后农业
人口 25%~30%要靠小城镇转化,继续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服务。然而小城
镇产业基础普遍薄弱,为农业建立的服务体系刚刚起步,没有足够的基础建设投
资,随着大城市凝聚力越来越强,如何避免我国城镇化有可能走向“拉美化”,
为我国两万个小城镇找出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开启,将是智
慧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寻找探索智慧小城镇的创建模式,将为国内中小
城镇的转型升级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智慧小城镇的建设,是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科学”的概念引入了
城镇,以城镇的生态化、网络化、数字化、幸福感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小城

第一章 智慧小城镇究竟是什么
- 4 -
镇为城镇化提供可以居住、生产、休闲、工作、便利的美丽环境,从而加快产业
城镇、文化城镇、科技城镇建设,推动城镇经济社会进步。
推进智慧小城镇建设具有全方位渗透、全方位带动、全方位变革的战略意义,
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蕴藏着无比巨大的红利。要使智慧小城镇建设全局
性的战略意义落地生根,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发展,以应用需求和用户体验
为导向,使技术创新推动和商业模式创新拉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形成创新的“双螺旋结构”,从而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智慧小城镇建设的
内生性动力。
1.1.3 “智慧小城镇”与“智慧城市”的本质区别
(1)建设对象不同
从建设对象方面,《指南》面向的“小城镇”内涵比较宽泛,除建制镇外还
包括新城、新区及其他各类园区等。
(2)内部关系不同
基于生态低碳、文化创意和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小城镇”
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是承上启下、相互连通的节点,是一个智慧化
的管理服务系统,使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特色小镇的智慧建设指南
- 5 -
(3)发展现状与特点不同
从发展现状与特点方面,智慧小城镇可分为三类:问题解决类、特色深化类、
目标提升类,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基础型,以发展水平中等或偏落后、基础条
件较差的小城镇为代表,建设智慧小城镇的核心是解决根源问题、打破发展瓶颈;
专项优势型,以拥有传统优势发展资源(如传统自然景观、历史遗产、民俗文化、
特色农业、传统手工业、交通区位优势等)的小城镇为代表,建设智慧小城镇的
核心是强化特色、做好品牌运营;发达型,对于功能体系发育完善、产业优势明
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小城镇,建设智慧小城镇的核心是目标提升、全面可持
续发展。
(4)建设切入点不同
智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技术体系,已被证实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升城
市建设品质的创新型有效途径。必须明确:它是一种创新性深度发掘信息化优势
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然而,小城镇要进行智慧化
建设,必须首先为智慧化建设理念与配套技术体系找到实质性切入点,即:以问
题为导向,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境。对于基础条件一般、急需提升发
展活力的小城镇,若不从实际问题入手开展智慧化建设,不仅无法真正提升城镇
建设品质,还会导致盲目建设与资源浪费。
首先,与城市相比,城镇的职能和实现智慧化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中小
城镇人口少、面积小,多数城镇尚未凸现以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为代
剩余22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