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
熟度的 13 个评价指标,根据对 66 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
13 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根据
这些综合指标对 66 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
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
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
策支持阶段。
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就是研究企业信息化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
程演变规律,为企业评估其目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
帮助。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信息系统的研究中,信息化成熟过程引起了广
泛关注。国外提出了很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例如:Nolan 模型、Synnott 模
型、Mische 模型、Hanna 模型、Edgar Schein 模型、Boar 模型、业务-IT
联盟成熟度模型等,其中 Nolan 模型最著名。在 20 世纪 70 年代,Nolan 通
过对 200 多个公司、部门信息系统实践的总结,分别以计算机在组织中的应用
规模以及组织在 IT 应用上的资源投入大小为横纵坐标,提出了信息系统进化的
4 阶段模型:初始、传播、控制和成熟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Nolan 在
4 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6 阶段模型,增加了“集成”和“数据管理”两个阶段。
不同的国家,信息化起点不同,信息化的路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此,国内
很多学者尝试研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文献[2]提出 4 阶段模型:
引入、集成、流程变革、战略变革。文献[3]提出 6 阶段模型:企业进入、数字
化生存、单点数字化、联合自动化、决策支持自动化、敏捷一虚拟化的企业。
文献[7]提出 5 阶段模型:技术支撑级、资源集成级、管理优化级、战略支持级
和持续改善级。文献[8]提出了 6 阶段模型:原始信息化、信息化初级、单个信
息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网络化集成决策和网上企业。文献[9]提出了 5 阶
段模型:引入、渗透、膨胀、调整、集成。但这些研究对模型提出过程的阐述
都比较笼统,没有具体说明模型是如何提出的。为此,作者通过对 66 家企业
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计算机及所构成的硬件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各种信息系统
的应用则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
标体系如图 1 所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