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配套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配套答案
需积分: 50 4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5-26
评论
收藏 635KB DOCX 举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套答案,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对于电力专业学生快速高效学习继电保护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帮助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配套答案
第一章 概述
1.2
(b)更合理。由于单电源供电,所以断路器的保护范围应该是指向受电端那一侧,所以方
案(b)更合理。
1.3
首先选择合适的主保护,然后为保证可靠性,应配置 1-2 种后备保护。此外,根据需要还
要配置方向元件。
双电源比单电源供电,供电可靠性高,但采用这种供电系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独立电源,而且它们与各负荷点的相对位置又决定了采用这种接线的合理性。
1.4
2003.8.4 美加大停电 原因:三条特高压输电线与树枝距离近,短路跳闸;报警系统非正常
工作,缺乏监控设备,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未进一步采取措施。
2005.8.18 印尼大停电 原因:爪哇岛和巴厘岛的电力输电网发生故障,连带影响到雅加达
等地区的供电。
2005.9.26 海南大停电 原因:台风;电网设计水平偏低、孤立运行、设备老化严重、大机
小网和弱联系的电网结构
1.5
(1)断路器均闭合。电压、电流、频率等均满足不等式约束;有功、无功、功率等都满足
等式约束。
(2)故障类型:单相短路(A、B、C 相 3 种);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
不正常运行状态:过流、过负荷
(3)相应的故障特征量分别为:故障相电流、电压;故障相电流、电压;故障相电流、电
压;三相电流、电压;电流;电流
1.6
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
1.7

1.8
所以当正方向三相短路时,该功率方向继电器能动作;当反方向三相短路时,该功率方向
继电器不能动作。
1.9
当 时,
当 时,
所以是反相器
1.1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上有
1.11
a)继电保护系统软件因素:需求分析定义不够准确;软件结构设计失误;编码有误;测试
不规范;定值输入出错等
b)硬件装置因素: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输入装置;装置的通信、通道及接口;断路
器
c)人为因素:安装人员未能按设计要求正确接线或接线中极性不正确、误接线问题和检修、
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问题
1.12
四项要求 保护 1 保护 2
动作时间小于 1s 可靠性 ,误动
选择性
快速性
灵敏性
动作时间大于 1s 可靠性
选择性
快速性
灵敏性
1.13

这要视保护 1 配备的是什么类型的保护而定。若 AB 线路配置的是电流差动保护,则可在瞬
时动作切除故障;若是电流保护或距离保护,则要由保护的 II 段动作切除故障,需要一定
的延时。
1.14
保护 1 的动作时间应比保护 2 和保护 3 的动作时间高出一个时间阶段。
时间差应考虑以下几点:
(1) 保护的固有动作时间一般考虑在 0.02s—0.05s 之间
(2) 断路器跳闸时间因种类的不同一般在 0.04s—0.1s 之间
(3) 考虑一定的裕度
因此,时间差一般在 0.2s—0.7s 之间,取 0.5s 居多。
1.15
(1)位置:发生在保护范围的边界
(2)系统运行情况:小方式运行
(3)故障类型:两相短路
1.16
串联:两个跳闸出口任一跳开就能完成跳闸
并联:两个跳闸出口均跳开才能完成跳闸
1.17
会出现母线保护范围与断路器之间发生故障时失去保护的问题。
1.18
(1)保护 1 的保护区域是线路 AB;保护 2 的保护区域是线路 AB;保护 3、4 的保护区域是
线路 BC;保护 5、6 的保护区域是线路 AC 的另一回路;保护 7 的保护区域是 7 之后的那段
线路;保护 8 的保护区域是 8 之后的那段线路。
(2)保护 1 的远后备保护区域是线路 BC 及保护 7 之后的那段线路;保护 2 无远后备保护
区域;保护 3 的远后备保护区域是 8 之后的那段线路和另一回线路;保护 4 的远后备保护
区域是线路 AC 以及保护 7 之后的那段线路;保护 5 的远后备保护区域是 8 之后的那段线路
和另一回线路;保护 6 无远后备保护区域;保护 7 无远后备保护区域。
(3)由断路器 1 动作切除故障
第二章 微机保护基础
2.7
两个极点均位于单位圆内,故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
2.8

利用全周傅立叶算法提取基波分量:
全周傅立叶算法可以滤除直流分量和各整次谐波分量,因而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但由于
全周傅氏算法所需的数据窗为一个周波,所以当检测到故障后,必须经 20ms 后才能得到
计算结果,保护的动作速度将大于 20ms。
2.9
在直流,基波,2、4、5、6、7、8、9、10、11、12 次谐波处设置零点,得到滤除各次谐
波分量的传递函数,并将它们级联,得到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2.11
(1)

(2)即 ,转化为设计开根号的算法
可以用牛顿迭代法
求 相当于求方程 的根,然后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方程的根。
选取初值,然后开始迭代
2.12
(1)相应的 、 相减,得到
(2)利用傅立叶算法,可以求得实部 和虚部 ,进而求得角
(3) 利用傅立叶算法同样可以求得相角
(4) 即
(5)与-120°和 60°比较
2.13
(1)600Hz
(2)
采用半周绝对值算法:
采用全周傅氏算法:
采用半周傅氏算法:
剩余3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