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D-InSAR干涉策略:开采沉陷形变观测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D-InSAR时序开采沉陷观测的干涉策略选优 (2012年) - 马超, 孟秀军, 潘进波, 陆力"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利用D-InSAR(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监测矿业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陷形变过程中的最佳观测策略。D-InSAR是一种遥感技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雷达图像相位变化来测量地表微小的形变。在矿业开采区域,地面沉陷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及时准确的形变监测对于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作者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的干涉策略: 1. 二通加外部DEM(数字高程模型):这种方法将两个不同时期的雷达图像与一个外部DEM相结合,以求得地表形变。然而,论文指出这种策略存在显著的缺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形变的动态演化规律。 2. 三通差分干涉测量:相较于二通加外部DEM,三通法通过使用三个不同时期的雷达图像进行差分,能更有效地减少大气延迟等干扰因素,从而提供更精确的形变信息。 基于这些分析,论文提出了一个结合“累积式”和“相邻重访周期式”的优化干涉策略。累积式方法是将所有可用的干涉对累积起来,以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形变信息。相邻重访周期式则关注于连续的重访周期内形变的变化,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形变监测的可靠性,并且结果之间可以相互验证,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D-InSAR”强调了这项研究的核心技术,而“累积式”和“相邻重访周期式”则揭示了优化形变分析的策略。论文的分类号“TD173+.4”表明其属于地球科学领域的地表变形监测。文献标识码“A”表示这是一篇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文章,文章编号“1673-9787(2012)03-0311-06”是该论文在特定期刊的唯一标识。 这篇2012年的研究对于理解D-InSAR在开采沉陷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为后续的形变分析和监测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选择合适的干涉策略,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可以更有效地追踪和预测地面沉陷,以防止潜在的安全事故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