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 下载需积分: 16 | DOC格式 | 49KB | 更新于2024-09-17 | 120 浏览量 | 28 下载量 举报
5 收藏
"这份资料是一份关于遥感导论的试题集,包含了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题,涵盖了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一、填空题知识点: 1. 可见光遥感的探测波段通常在0.4-0.76微米之间,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则分为近红外(0.76-3微米)、中红外(3-8微米)和远红外(8-1000微米)。 2. 大气中的散射现象分为米散射(粒子直径比波长大得多)和瑞利散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 3. 比例尺计算公式为实地距离/像片距离,因此像片比例尺为20m / 0.05m = 400:1;湖泊实际面积=(25cm² * 400)/ 10,000 = 1m²。 4. 扫描带对应的地面宽度计算公式为2R * tan(θ/2),其中R为卫星轨道高度,θ为总视场角度,所以地面宽度为2 * 700km * tan(60°/2) ≈ 707.1km。 5. 方位分辨力计算公式为λ/(2D),其中λ为波长,D为天线孔径。第一天线孔径分辨力为2cm / (2 * 10m) = 0.1m,第二天线孔径分辨力为2cm / (2 * 100m) = 0.01m。 6. 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包括高精度、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可存储和传输以及可进行多种分析。 7. 植物含水量增加会降低整体光谱反射率;阔叶林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通常比针叶林反射率更高,显示为较浅的颜色。 8. 差值植被指数(DVI)公式为(NIR - R)/(NIR + R),其中NIR代表近红外波段,R代表红光波段。 二、名词解释知识点: 1. 遥感:利用非接触方式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信息。 2. 扫描成像:通过传感器沿着特定方向逐行扫描目标区域,形成连续的图像数据。 3. 多源信息复合:结合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时间的遥感数据,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最小距离判别法:一种分类方法,根据样本之间的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类别划分。 5. 图像区域分割:将图像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便于分析和理解。 三、简答题知识点: 1. 微波遥感的特点包括穿透云雾能力强、全天候观测、对地表特性敏感等。 2.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控制点的匹配校正、投影校正、大气校正等。 3. TM与SPOT影像复合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复合方法包括波段融合、主成分分析等。 4. 遥感数字图像分类过程包括预处理、特征选择、分类算法选择、后处理等步骤。 5. 线状地物信息检测技术涉及边缘检测、纹理分析、形状分析等,常用于识别道路、河流等线状要素。 四、计算题知识点: 1.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c = λν,其中c是光速,可以计算频率范围。 2. 辐射通量计算涉及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太阳常数,辐射出射度计算需要考虑太阳的表面积。 五、综合题知识点: 1. 直方图绘制用于表示图像像素分布,可以反映图像亮度和对比度。 2. 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用于去除噪声,尤其是椒盐噪声。 这些试题涵盖了遥感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