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促进植被改善研究 (1999-2010)

需积分: 23 1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4.18MB PDF 举报
"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2014年) - 张罛, 李强, 李忠峰" 本文详细探讨了1999年至2010年间,三江源地区(涵盖黄河源区、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采用了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并结合偏相关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以识别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通过线性拟合气候因子,得到了残差趋势,以此来量化和解析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具体影响。 研究表明,在这12年间,三江源地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047%,这种改善现象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表现不一。山地草原改善最为显著,接着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常绿针叶林,而亚高山、高山植被及矮半灌木荒漠的改善则相对较弱。黄河源区的植被覆盖变化率最高,其次是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的改善效果最不理想。 气候因素分析显示,气温是影响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河源区北部和长江源区中东部分布的区域,植被覆盖同时受到降水的影响。常绿针叶林受水热条件共同影响,而高山和亚高山以及高寒植被主要受气温控制,山地草原则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 此外,文章还指出,2001年至2010年间,三江源地区的平均残差趋势为0.047%,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正向影响。其中,山地草原受到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山地常绿针叶林。这些发现强调了人类活动在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中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未来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中需要关注和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研究由多个基金项目支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课题,涉及资源环境遥感、土地利用转型、土地退化与调控机制等领域。作者团队,包括张罛、李强和李忠峰,他们在资源环境遥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专业背景。这项工作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高海拔生态敏感区的植被覆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