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发展简史和技术原理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1.54MB PPTX 举报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是一种利用X线进行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的专门设备。CT的发展基础可以追溯到1895年伦琴发现X线。1917年,奥地利的Radon提出重建图像理论。1963年,美国的A·M·Cormack提出“用线积分表示一函数的方法及其在放射学上的应用”。1970年,英国的G·N·Housfield将第一台CT研制成功。1974年,美国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Ledly设计出第一台全身CT。
CT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代CT使用平移一旋转方式直线扫描,专用头部扫描。它由一个X线管和2-3个探测器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单一X线管发出笔形X线束,X线与探测器处于相对应位置上,扫描时,X线管和探测器环绕病人作旋转和同步直线平移运动,每完成一次扫描,旋转1°,再行下一次扫描,重复180次,完成一个断面扫描,扫一个断面的时间约3-5分钟,仅用颅脑检查。然而,第一代CT存在射线利用率低、扫描时间长的缺点。
第二代CT改进了扫描方式,使用平移一旋转小扇形扫描,用于头颅扫描。扫描X线束由直线改为3-30°小扇形,探测器数目增加到3-30个。每次平移扫描旋转角度由1°,提高到小扇形束的度数,把扫描次数由180°除以扇形X线束角度数值即为扫描次数。例如,扇形X线束为8°,则旋转23次完成一个层面的扫描,扫一个层面约1分钟。
第三代CT采用旋转/旋转式,用于全身扫描。它采用较大角度(30~45°)扇形X线束,探测器数目为300~800个,使X线管探测器环绕被检体连续旋转360°,扫描时间(一个层面)为3~5s。
第四代CT旋转式大扇形扫描,用于全身扫描。它把600~1500个探测器围绕被检体均等固定排列成圆环状而不旋转,X线管在固定环形排列的探测器环内绕病人旋转360°,并辐射出角度>50°以上的扇形X线束,扫描速度目前最快为一个层面为1秒左右。
第五代CT静止式电子束CT,以检查心脏为目的。它使用电子束来代替X线管,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
CT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缺点。然而,CT的发展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水平和速度,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2022-11-14 上传
2024-08-03 上传
2023-05-26 上传
2023-03-21 上传
2023-02-26 上传
2023-05-18 上传
2023-05-26 上传
2024-10-30 上传
yyyyyyhhh222
- 粉丝: 450
- 资源: 6万+
最新资源
- 深入浅出:自定义 Grunt 任务的实践指南
- 网络物理突变工具的多点路径规划实现与分析
- multifeed: 实现多作者间的超核心共享与同步技术
- C++商品交易系统实习项目详细要求
- macOS系统Python模块whl包安装教程
- 掌握fullstackJS:构建React框架与快速开发应用
- React-Purify: 实现React组件纯净方法的工具介绍
- deck.js:构建现代HTML演示的JavaScript库
- nunn:现代C++17实现的机器学习库开源项目
- Python安装包 Acquisition-4.12-cp35-cp35m-win_amd64.whl.zip 使用说明
- Amaranthus-tuberculatus基因组分析脚本集
- Ubuntu 12.04下Realtek RTL8821AE驱动的向后移植指南
- 掌握Jest环境下的最新jsdom功能
- CAGI Toolkit:开源Asterisk PBX的AGI应用开发
- MyDropDemo: 体验QGraphicsView的拖放功能
- 远程FPGA平台上的Quartus II17.1 LCD色块闪烁现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