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条微指令解析

需积分: 32 1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13.7MB PPT 举报
"第一条微指令-计算机组成原理 PPT" 这篇PPT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由孟大伟主讲,强调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理解和解决计算机系统问题中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涉及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在计算机系统的历史发展中,PPT提到了四个主要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使用电子管,特点是速度慢、体积大、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采用晶体管,引入了算法语言和操作系统,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应用范围扩展到数据处理。 3.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减小,速度提升,出现了“小型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外部设备快速发展。 4.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采用中、大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速度显著提升,多机并行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成为主流,微型计算机诞生。 微指令的部分显示了第一条微指令的格式,它涉及到程序计数器(PC)的操作,如将PC的值加载到地址寄存器(AR),然后通过总线传输到数据总线(DBUS),再存入数据寄存器(DR),最后进入指令寄存器(IR)。此外,还有PC的递增操作和一些控制信号,如直接地址加载(LDAR)、数据寄存器读取(RD)、数据寄存器左移双倍位(LDDR)、数据寄存器右移双倍位(LDIR)以及PC+1的加载,这些都是微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些微指令的编码表示了不同操作的控制信号,例如,0和1的二进制序列对应不同的微命令。例如,第18位是RD,表示数据寄存器的读操作,第19位是LDDR,指示数据寄存器进行左移双倍位操作。 这个PPT深入介绍了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以及计算机历史上的关键发展,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同时,微指令的详细解析揭示了计算机内部如何执行基本操作,这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接口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