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森林景观20年退化研究:特征、过程与动因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821KB PDF 举报
"近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景观退化特征 (2014年)"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近2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森林景观退化现象及其特征。研究基于2012年的SPOT-5卫星影像(2.5米分辨率)、2002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参与式农村访谈等多源信息,选取了石柱西沱镇作为样本区域,该地区是三峡库区的重要森林资源大县,同时也是长江生态屏障区的一部分。 研究发现,森林景观在样区内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由原始林和次生林构成,显示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这表明该地区的森林景观多样性较高,但也暗示了其易受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景观的复杂变化。 森林景观退化在2002年前就已经开始,并且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沿着“森林转型”的路径持续发展,表现为先退化后恢复的两个阶段。这一过程揭示了森林景观动态演变的两面性,即在一定时期内森林可能被转化为其他用途的土地,如耕地,而在另一阶段则可能会经历自然或人为的恢复过程。 在景观格局的演化过程中,样区遵循了临级优先原则,即景观的变化优先发生在某些特定地点,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点,退化和恢复的热点区域可能会有所变化,反映了景观动态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 论文进一步指出,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景观演化的关键因素。农户的行为,特别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土地利用改变,以及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两者共同推动了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在2002年前,森林被大量开发为耕地,而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后续阶段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恢复。 这项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的理解,强调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在景观动态中的交互作用,同时也为森林景观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森林景观恢复的重要性被强调,它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也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因此,对于类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者来说,理解并考虑这些驱动因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