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处理中文字符与编码详解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124KB PDF 举报
"Python中文编码处理" 在Python中处理中文字符和编码是一个常见的需求,特别是在处理中文数据或者创建包含中文注释的代码时。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Python中正确使用和处理中文字符。 首先,当Python源代码中包含非ASCII编码的中文字符时,必须在文件开头声明编码方式。这是通过在第一行或第二行添加特殊的注释来实现的,例如: ```python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cp936 -*- ``` 这里声明的是使用`cp936`(即GBK编码)编码。Python官方文档建议使用这种格式来定义源文件的编码方式,这样Python解释器在读取文件时会按照指定的编码解码字符。 然而,仅仅在源代码中声明编码还不够,因为不同的编辑器可能使用不同的默认编码保存文件。因此,在保存.py文件时,需要确保编辑器以声明的编码(如`cp936`)进行保存,否则可能会导致编码错误。 接下来,我们讨论如何在Python中存储和操作中文字符。Python有内置的Unicode支持,可以使用`u"..."`前缀来创建Unicode字符串,如: ```python >>> str = u"中文" >>> str u'\xd6\xd0\xce\xc4' ``` 这里的`u"中文"`是一个Unicode字符串,但它的内部表示仍然是UTF-8编码的字节序列。要将这些字节转换为真正的Unicode,可以使用`decode()`方法,比如: ```python >>> str = "中文" >>> str.decode('gb2312') u'\u4e2d\u6587' ``` 在这里,`decode('gb2312')`将GBK编码的字节序列转换为Unicode字符串。 要注意,Python的字符串长度计算是基于字节的,而非字符。因此,对于非ASCII字符,如中文,单个字符可能由多个字节组成。例如: ```python >>> s = '中文test' >>> len(s) 8 >>> len(s.decode('gb2312')) 6 ``` `len(s)`返回8是因为字符串中有8个字节,而`len(s.decode('gb2312'))`返回6是因为解码后得到了6个Unicode字符。 处理Python中的中文字符涉及的关键点是声明源文件的编码,理解Unicode字符串与字节序列的区别,以及正确使用`decode()`和`encode()`方法进行编码转换。在处理中文数据时,要特别注意编码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乱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