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移植实战:编译与配置步骤详解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420KB DOCX 举报
本篇文档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移植实验的关键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流程。实验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实验准备**: - 实验使用的源代码为270-s-2.6.9_lcd5.6.tar.gz,存放在kernel目录下。首先,需将其复制到共享目录并在Linux终端中使用`tar –zxvf 270-s-2.6.9_lcd5.6.tar.gz –C /work/`命令解压到/work目录下。 2. **配置内核**: - 进入/work/Linux内核目录,修改Makefile文件。设置关键参数,如: - `ARCH=arm`:指定目标处理器架构,这里是ARM架构。 - `CROSS_COMPILE=/opt/xscalev1/bin/arm-linux-`:配置交叉编译工具,用于在宿主机上为目标架构生成可执行文件。 3. **配置文件生成**: - 复制xsbase270edr_defconfig配置文件到当前目录,并命名为.config,通过`makexsbase270edr_defconfig`命令生成。 - 使用`makemenuconfig`命令进入图形化的内核配置界面,可以根据需求对内核选项进行调整,本实验选择预设配置文件并直接退出。 4. **交叉编译**: - 执行`make`命令进行内核编译,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大约10分钟,具体取决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编译完成后,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文件,这是最终的内核文件。 5. **文件转移与测试**: - 将生成的zImage文件复制到/tftpboot目录,以便后续在目标平台上通过TFTP协议进行加载。 -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核下载实验文档,将这个内核文件传输到目标设备进行测试,以验证移植过程是否成功。 通过这个实验,参与者不仅了解了Linux内核的编译流程,还掌握了如何根据目标架构和需求定制内核配置,为实际的Linux内核移植项目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