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LCC中两种电缆接地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需积分: 17 7 下载量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700KB PDF 举报
“两种金属护层接地电缆仿真模型的比较 (2009年)” 这篇2009年的论文主要探讨了在Advanced Transmission Physics (ATP) 的Loss Calculation Component (LCC) 中用于电缆模拟的两种不同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涉及到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具体来说,一种是假设护层理想接地,即护层与地之间无任何电阻;另一种则是护层通过一个接地电阻接地。论文的作者包括连晓东、刘云鹏和陈洁,他们来自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地方式对线路的过电流和变压器的过电压有着显著影响。论文通过引入雷电波冲击作为电气源,模拟了雷击事件对电缆系统的影响。通过改变接地电阻的长度,研究人员能够分析不同接地条件下的电流分布和电压波动情况。 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这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理想接地模型假设护层与地之间没有电阻,因此在计算时忽略了接地回路中的损耗。而通过电阻接地的模型则考虑了实际接地系统的阻抗,这更接近现实情况。通过这种对比,研究者能够揭示在不同接地模型下,电缆线路和变压器在遭受雷电冲击时的响应差异。 过电流和过电压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过电流可能导致电缆过热,甚至引发火灾;过电压则可能损坏变压器和其他电气设备。因此,选择合适的电缆仿真模型对于评估和预防这些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论文的结论是,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可以确定一种更能准确反映实际系统状况的电缆仿真模型。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故障诊断以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优化防雷保护措施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TM63表示这篇论文属于电工技术领域,特别是电缆技术。文献标识码A则表明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具有原创性研究成果。文章编号1671-0924(2009)02-0166-04是论文的唯一标识,便于后续引用和检索。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电缆护层接地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理解和改进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