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管理阶段:数据库技术简述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884KB PPT 举报
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库技术发展早期的一个阶段,主要特征包括数据不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数据和程序紧密结合,不具备持久性和共享性。在这个阶段,数据仅服务于特定的应用程序,比如一个体育记者可能会用简单的文本文件记录和分析比赛数据,但这些数据不具备结构化和持久化的特性。数据的存储、检索和修改都是通过应用程序完成的,这导致数据冗余度高、一致性较差,且不便于跨应用共享。 进入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开始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操作系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文件管理功能,实现了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虽然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但文件之间独立,缺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问题依然存在。文件管理强调了数据的物理组织,但处理效率和数据的完整性相对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库阶段来临,数据管理变得更加结构化和高效。数据库阶段的特点显著改进了上述问题,数据结构化使得数据之间的关系得以明确表示,数据共享性增强,冗余减少,数据一致性得到保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出现,作为专门用于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实现了对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DBMS能够通过查询处理程序来检索数据,生成报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信息世界中,数据库将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它们的特征抽象成数据模型,如实体集和属性,这为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提供了清晰的逻辑结构。数据库设计时会考虑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联系,这些关系在数据库中通过表格和链接表进行体现。 从人工管理到数据库管理,数据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序、低效到有序、高效的转变,数据库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可用性和管理效率,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支持业务决策和优化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