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标准详解:医学图像通信的关键技术

需积分: 4 3 下载量 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收藏 59KB DOC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格式图像显示的技术说明。首先,介绍了DICOM的由来,它是1983年由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和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合作制定的一个标准,旨在解决医学数字成像设备间的信息交换问题,推动设备网络化、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的发展,并创建一个可以跨设备处理诊断信息的共享数据库。 DICOM的发展历程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CT技术,当时设备制造商自行制定图像格式,导致数据交流困难。1985年的ACR-NEMA 1.0标准虽然发布,但由于技术限制并未广泛采纳。然而,这一尝试激发了全球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的兴趣,最终在1996年发布了DICOM 3.0标准,其后得到广泛应用并持续更新。如今,DICOM标准包含了多个部分: 1. PS3.1: 引言和概述 - 这部分介绍了整个标准的基础概念,包括其目标、功能和适用范围。 2. PS3.2: 一致性 - 关注设备和软件在遵循标准方面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3. PS3.3: 信息对象定义 - 明确了DICOM中的关键数据结构和对象,如图像、元数据等,用于存储和传输医学图像信息。 4. PS3.4: 服务类 - 描述了如何通过网络进行图像获取、存储、修改和检索等服务的实现。 这些组成部分确保了DICOM标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得医疗机构能够有效地共享和管理大量的医学图像数据,促进了医学图像的标准化和全球化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DICOM标准还在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以适应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掌握DICOM技术对于医疗保健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患者的数据安全性和医疗服务的质量。